第一章 龙虎宫(1 / 2)

白云在天空中缓缓的变化着各种姿态,一座座险峻的山峰犹如竹笋插入云中,空气中透露着丝丝的凉意,在听着远处的鹰隼、鹃雀的鸣叫,当真是宛如仙境一般。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悬崖峭壁一侧有一条险峻狭窄的山路,一个身穿青布道袍的少年背着麻布包裹满头大汗,一手扶壁喘息,同时感受着山间掠动的清风,看着远处的山景感慨而吟。

少年脚下的石阶都是被人依托山势开凿而成,宽处有四五尺,窄处只有三尺来宽。

石阶上面布满了青苔,走着滑腻危险,但却是通向山巅白云深处隐约可见的宫殿群唯一的一条路。

虽然已经在山上生活了大半年,这条山路也走了几百遍,但是徐宁每次行走在这条险峻的山路上总是难免心头惴惴不安,手总是紧紧地抓着石壁凸起的岩块。

第一次看到远处山头半隐在云雾中的层峦叠嶂因为季节的变化而透露出红色和黄色的神采,徐宁也对眼前的美景打动了,绞尽脑汁也只能想起自己小学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应景的吟咏了一番。

徐宁是这个凝翠山主峰之上龙虎宫的杂役道童,自从半年前穿越而来就渐渐适应了山上的生活,也对身处的世界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这是一个徐宁记忆中不曾有的朝代和世界,当今天下刚经过了百年乱世,五年前各路叛军被当今陛下悉数击败,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大虞朝。

据徐宁的了解和推断,这个世界除了人物、文化、历史等与唐宋元明等朝廷不同,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与徐宁记忆中的这些封建王朝完全差不多。

因为经历了百年乱世,如今武学一道和武林倒是发展的十分繁茂,虽然徐宁没有亲眼见识过所谓的武林高手,但是他听宫中的师兄弟们说过,也了解到世上还是有不少能凭借武功开碑裂石、降服熊虎的好汉。

就连龙虎宫内的不少师兄也有着不俗的武功,宫主和各掌殿的真人们更是神功盖世,非同寻常。

徐宁的身份低微,只是在宫中大斋蘸时远远的望见过身穿紫袍的宫主和着黄袍的掌殿真人们,在徐宁眼中他们大都是白发飘飘的老道,并未真个见过他们显露本事。

倒是各位真人的弟子们,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总是健步如飞,可以看出身怀极高明的轻功身法了。

徐宁歇息片刻就继续背着包袱赶路,他清瘦的小身板背的却是二三十斤重的油盐酱醋等调料,这是昨天跟着都厨道长等前辈师兄下山后采买的食物,年长一些的道人脚程快,都跟着都厨道长早早的登顶归宫,只有徐宁落在了最后。

龙虎宫作为天下间最大的道家宫阙之一,规矩自然是极大,宫内数百名道人也都是等级森严,井然有序,徐宁作为地位最低的杂役道童,自然是不能懈怠,若是回宫太晚,耽误了后厨的运转,非得捱上几鞭子不行。

徐宁能认清形势,他虽然累的脚肚子转筋,但还是咬牙坚持着又爬了半个时辰的山路,转过一处石峡,到了凝翠山主峰之上,望见了坐落在峰顶的那个金顶红墙,雄伟壮观的龙虎宫。

回到龙虎宫后厨,徐宁将自己背回来的佐料用品与掌厨的孙道人交割了,这才回到柴房一侧的破旧厢房,准备歇息一下。

龙虎宫有道人三四百人,其中身份尊贵的高道约有数十人,第二代的真传弟子有百十人,剩下的便是记名弟子、俗家弟子、各方挂单的道长以及杂役火工道人。

杂役道童和火工道人约有七八十人,因分工不同多是住在菜园、柴房、库房、钟鼓楼、水房等处,徐宁便是被分到柴房居住,一间厢房住着四个杂役道童。

徐宁因为跟着宫中地位尊崇的都厨道长下山采买,回山后便可歇息半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