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什么叫王炸啊?(战术后仰)36(1 / 2)

“不错,不错。”

沈浪笑着夸赞道:“果然,我们那依还是很有天赋的,只听了两遍就能品出曲里的意思。”

这话虽然有过分鼓励的嫌疑,但只是稍微夸大了一点点,真的只是一点点。

起码她答得方向没问题。

《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最初并不是步步高手机广告,也不是冯曦予发行的单曲。

而是一本小说的配乐概念唱片。

是的。

它是小说配乐,这张音乐故事·概念唱片一共有十首歌,除了冯曦予,还有古巨绩、梁瀚文(代表作《七友》)、方力深等人献唱。

《那一角落》还有一个粤语版本,但粤语版《守护天使》并没有火起来,只有一句词的《那一角落》反而火了。

跟这首歌搭配的段落,描写的正是失恋。

【曾经恋爱过的人都明白,最爱的,总是得不到的】

……

【伤风,能够用药治好,中药太慢,西药太伤身体,所以,我总是选择自然好】

悲伤的曲调,又带着一点点温暖治愈。

虽然小说里的描写有些过于文青,但架不住这年头的人,他/她还真吃这一套。

即便到了00-10年,仍然有大量的女明星立‘文艺女青年’的人设。

文艺女青年,听听,多有范!

沈浪给那依准备的人设,不是‘文青’,那个人设太low,迟早会被鞭尸。

他准备塑造的人设,用一个字来形容,那是‘仙’,两个字是‘高冷’。

五个字是‘高冷女神范’。

也就是王霏中后期的人设。

对于流行歌手而言,人设包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点,专辑选曲、封面设计、唱腔,乃至日常穿搭、言行举止都要符合人设。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明星在外界展现的‘自我’,都是精心设计的成果。

就跟‘头上长着摄像头’的段子一样,全是摆拍。

沈浪给那依圈定一个‘仙’字,一部分是跟她的自身条件有关,异域风的长相,天然自带神秘感。

另外一部分嘛。

纯属私心作祟,他想要一种反差感。

这其中趣味,那真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DDDD。

吸溜……

收!

接下来的半天,沈浪没有乱来,小荤什么的,暂时没空吃,他得尽快调教那依的嗓子。

新世纪音乐其实对歌手的先天嗓音要求极高,像恩雅、莎拉·布莱曼,那都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自带空灵之音!

以那依的先天条件,没有哪家唱片公司会这么浪费好歌。

沈浪从裤裆里掏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金曲!

名曲!

也就是沈浪,本钱太过雄厚,可以肆意挥霍。

那些歌,他唱又不合适,与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一下自己人。

既然提到莎拉·布莱曼,那必须薅她一首歌,浅浅地表示一下敬意。

布莱曼的代表作之一《ScarboroughFair》(斯卡波罗集市),也在沈浪的选曲范围之内。

这首歌最早是一首古老的英格兰民歌,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60年代,西蒙和加芬克尔将这首民歌改编成了流行歌,发行后风靡一时,是60年代阿美瑞卡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

沈浪他爹特别喜欢这首歌。

真·从小听到大。

千禧年,布莱曼也唱了这首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