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家人(1 / 2)

南方的一个渔村小码头,三十五岁的黎大海站在一个小码头,看着无尽的波涛。天气也是阴沉沉的,海浪起伏着,似乎要冲到岸上。疲惫的身躯,也缓缓站起来。

“房子建好了,小码头也搭建了,操啊,真踏马累。”黎大海心里想着。

伸了一下胳膊,展开铁塔一样的身躯,随即大步的转身向海湾内房屋走去。

作为重生人士,黎大海是最惨的那种,父亲去了,大娘二娘先后跟着去了,家里15个弟弟全指着他。黎大海的父亲有两个老婆,建国之前就被盯上了。生了黎大海之后一直装穷,也不敢生孩子。建国之后趁着秩序将稳未稳的时间差,带着家当跑到海边安家。后面陆陆续续生了15个孩子,还都是男孩,再厚的家底也穷了。

家里就黎大海一个成年男子。村子里的人都在想着,这一大帮孩子估计得饿死不少,没爹没妈的,就靠一个黎大海怎么够啊。

没办法,20来岁的黎大海重新拿起上辈子熟悉的剧本,开始过着不黑不白的生活,光靠种地打鱼养活不了16张嘴,怎么喂都喂不饱的。前世就是因为穷,弟兄们光吃海螺海蛎子没有米饭吃,病死了4个。这辈子,黎大海只能咬咬牙,试着撑一下,过程中也做过不少恶,总算是挺到80年代。

现在小十六都二十岁了,家底也开始丰厚的起来。小码头上4条船,两条14米机关船从渔业队拿工资顶回来的二手货,两条7米的小木船是慢慢攒木头,从渔业队偷拿桐油和糟头料自己做的。

随着兄弟们逐渐长大,劳动力越来越多,家里的日子也在慢慢变好,黎大海心里总算轻松起来。今年用家里的积蓄做好了几个石头房子,还有院子,他就准备让结婚的三个弟兄分出去住。

“老二,把男人都喊上,几个婆娘也叫过来,到后面大院子。”黎大海对着靠近村子东边的房屋喊了一声。

靠近海湾的土地,只有一小片沙滩,中间一大块平地。后面一个上百米的小山坡,坡下面整整齐齐的开着几亩蔬菜。海湾边上有着3座新的石头房子,一个稍显破落的大房子立在靠近山坡的地方。旁边还有很多空地,明显是留着的宅基地。

“哎,大哥”一个黑黝黝的汉子放下了手里的活儿。从院子里走了出来,脸上明显有着海风常年吹出来的沟壑,老二,黎大洋。

黎大海喊完就向着靠近山坡的大屋子走去。推开院门,院墙旁边堆着一大撂竹筐,随手拿了两个倒放着,就坐了下去。也就是竹筐结实,还是两个叠在一起,不然可承受不了接近200斤的重量。

“大哥”“大哥”随着一声声呼喝,院子陆续进来十五个年轻人,一个个体格高大,和黎大海一样,膀大腰圆的。

“都找个东西坐着,等人齐。”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三个年轻的女子。

“大哥,后面菜田还在忙,中午饭还没添火呢。”说话的女子面容姣好,一身子急急火火的,进了院子就走向老二旁边。

“老二媳妇,都坐下,今天有事。”黎大海随口说着,对于这个二弟的婆娘还是比较欣赏的。能持家,能干活,长得还好看,配自己这个二弟绰绰有余。

“人都齐了,我就说了啊。把你们叫过来,主要就是分房子。”

随着话语落音,下面开始悉悉索索的交谈声。

“大哥,分房子我还是住大屋吧?”小十六懵逼的看着大哥。

“大哥,我们不用分房子,让老二他们去新屋就行”老七出声。

“停,你们先听我讲完,就分他们三个。”黎大海瞪了小十六一眼,话都听不明白,示意众人先别说话。

“原来都没结婚就算了,挤挤就行。现在一大家子人,还有三个弟妹,隔着帘子也不方便。”

“老二老三老四都结婚了,那边三个新屋子你们住,主要是让你们多生孩子。等会给你们一家50块钱添置点东西,别嫌少,就这么多了。”多子多福嘛,两辈子都100岁了,肯定想着后辈多一点才热闹,小辈越多越好。

这边三个弟妹听到“多生孩子”也脸红了,没吱声。心里倒是挺开心的,单独住肯定方便许多。

当初嫁过来就是因为夫家男人多,日子过的好,哪怕挤在一起也能接受。平时没有钱帮衬娘家,但是遇到事情能找到人帮忙也挺好。这时候农村兄弟多的,说话都比别人硬气。

“家里也就是十几亩地,老七和老九在种,但是每年交完份子剩下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现在风向差不多稳了点,明年我带点人出去看看,能不能找点挣钱的营生,光靠打鱼剩下这么多小的结婚不够啊。”

老二老三老四还是蛮愧疚的,家里拿了一大笔钱给他们结婚造房子,剩下这么多弟弟没个着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