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燕塘坊相遇(1 / 2)

叶醇进了城,一整个白天都在城中闲逛,先是穿过北边靠西的琴瑟坊,到了玉兰坊。空气中传来一种独特的香气,那是木兰城独有的味道,混合着花草香,还有些许古老木质建筑散发的沉香,这香气将叶醇的记忆拉回到了遥远的香雪城,那里也有类似的味道,他有些想念这个世界的家了。

走到中平街,街道两旁,商铺重重叠叠,檐角飞翘,风铃叮当。行人步履匆匆而又悠然自得,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声音中带着几分古韵,又多了几分春日里的温婉。

往南又走到珍奇坊,摊位上随意摆放着各种古董,从传说中前朝的精致玉器到风炎皇帝北伐时候的随军兵器,应有尽有。

不知不觉间,叶醇走过澜石坊和金市坊的十字路口,被前面一片热闹吸引住,一个头发有些发白,背有些佝偻的老人正在击鼓,虽然看起来年纪很大了,但是他的动作依然流畅而有力,每一次敲击都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跟着摆动。

老人的双手在鼓面上翻飞,如同两只灵巧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时而轻触鼓面,发出轻柔的颤音,时而重重一击,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

随着鼓声的起伏,他的身体也随之摇摆,仿佛与鼓声融为一体。周围的观众被老人的表演深深吸引,每当鼓声达到高潮时,人群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听着美妙的鼓声,叶醇不由得想起几个月前遇见的那个艰难地扛着长枪、瞳孔全黑的倔强小孩。

此刻,鼓声变了节奏,成了一首舒缓的曲子,叶醇回过神来,他希望那个倔强而有趣的小孩,哦过了年就算九岁了吧,是个能撑得住的小大人了,希望他已经平安到达下唐国的南淮城了。

叶醇忍不住掏出几枚银毫,放在老人面前的铜盘里,算是感谢老人让他回忆起这件有趣的事情。

如墨的苍穹中,点点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月光如水,倾洒在木兰城的古老街道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木兰城反而更加热闹。

灯笼高高挂起,光芒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跳跃,映照着行人的脸庞。

过了金市坊,来到了木兰城夜晚最繁华的燕塘坊,自从唐国在多年前一分为二,成了上唐国和下唐国之后,作为上唐国都城的木兰城好似为了和下唐国都南淮城争个头名似的,在繁华上下足了功夫,先是允许了宵禁时间缩短,后来又特别准许了好几个经营吃食耍乐饮酒的坊没了宵禁,从此木兰城东以燕塘坊为代表的六个坊在夜晚就再没有彻底安静的时候。

而此间繁华喧嚣,尤以燕塘坊为最,便是因为万丈的少年意气要在这里借酒增添豪气,老来不得志的失意要在这片繁华景致中得到消磨。

进了燕塘坊,往前直至满堂坊,自州桥东去,热的炊饼、玉兰卷,西华国的沙茶,当街的干脯和果子,王楼前的鹅鸭鸡兔肚肺、鲜肉包子、鸡皮、腰肾、鸡杂,每份不过十五铜钿上下。

赵家从食,煎羊、鱼头、紫姜、兰丝、辣萝卜吃得人道一声爽快,而水楼的冰雪元子、水晶角儿、生腌水木瓜、绿豆凉水,都是用梅红色匣儿盛出,颜色煞是好看,至于月楼的零嘴野鸭肉、水晶脍,直至三更才收摊。

一口宛州口音的中年大妈招呼着叶醇来点位于宛州边境柳南的特产柳叶酥,叶醇倒也没有客气。

夜市另一边,挤满了酒肆,香气四溢,酒肆门前暖黄的灯光映照着街道上的行人,吹过的夜风让叶醇觉得自己不必喝酒就有些醉了,他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喧嚣和繁华了啊。

随意走进了路边一家名叫百川的酒肆,坐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点了一壶酒肆特酿的百味酒。酒香缓缓溢出,带着木兰城的韵味,让人陶醉。

百川酒肆二三层高,晚间的,珠帘绣额,灯火荧烛,上下相照,形影摇晃。

叶醇靠在二楼窗边喝酒,却看见街道中有一群年轻人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衣着朴素,但是神完气足,隐隐是众人中最夺目的那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