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2(1 / 2)

早期来深圳那些年,大家都是带着简历到人才大市场,人才市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招聘的公司在人才市场安排的档位进行招聘,那些排着长队的档位一定是有招聘是文员、前台,公关、经理助理的岗位。那些少有人问津的是招聘专业技术强的工程师,他们细分的专业岗位性质,能够符合的是少之又少。最让人纠结的就是那些业务员的岗位,看的人多,投简历的人少。毕竟底薪太少了,难以养活自己。

那时候除了保险公司,所有的岗位都是有工资的,所以业务员是低薪最低,也最难以招聘到员工的。长期霸占一排招聘档位的是富士康。

大部分有选择余地的应聘者,都是会拒绝去关外上班。

当时深圳特区设有二线关,宝安、龙岗属于关外。关外的人到关内来是需要特区通行证的。

这一点搞糊涂了很多人,大家都以为到深圳就算是到特区了。其实特区是指深圳的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特区和关外不只是形式上的,是真实的隔离。有一圈闭合的铁丝网,在主要道路上都设有检查站,检查站是由武警负责把守和验证放行的。设有梅林关、南头关、同乐关等很多大的关口,还有很多的需求有一些小关口,由边防五支队和六支队分别派兵管理,所有进关的人必须持有深圳特区边防通行证。

特区边防通行证是要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的。大量已经到了深圳,和在关外工作的人要到特区来,就只能用旁门左道,蒙混过关。

关口有了一些专门的人,这些人从事带关,就是领着你爬山,从二线铁丝网有缺口的地方偷偷进关。当然要收钱了,关键是风险很大,二线铁丝网边上有一条小路,有武警战士巡逻,抓住了要拘留。

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通行证换照片的简单操作。紧接着,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办假证的人。

他们在小印刷厂定制边防通行证的纸张,这些专用纸是有水印的。都是这难不倒,深圳当时已经从香港运过来很多的四色印刷机,制作费林的公司也是遍地开花。什么样的防伪都能做。

通行证全国各地的略有不同。区别最大的是广西的和内蒙的通行证,他们是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普通的一个通行证要50块钱,广西和内蒙的要60块。

公安局派出所的钢印是怎么盖上去的,我一直不是太明白。直到遇到了一个来自四川内江的女孩子。她哥就是专业做这个的,而且是大老板。

当时他们住在福田的岗厦村,晚上的时候,就派人去电线杆、围墙上去写“办证”两个字,后面写传呼机号码。大概是晚上两点钟出去,写到早上5点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