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开战19(1 / 2)

幽兴元八年,八月十九,炎阳谷。

炎阳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峦陡峭。

嬴樱在山谷两侧处设下埋伏,

山谷两侧高处,一万精锐士兵,手持强弩,弓箭手排列在阵型两侧。两侧的沟壑和灌木丛,一队队整齐的士兵匍匐着,身着铁甲,手持长枪。有五万精锐士兵,由左翼统军将军都副都指挥使燕云统领。

五十八部乌尔汗部,大约有六万人马,正浩浩荡荡地向山谷逼近。

燕云站在高处,他沉稳地举起手臂,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弓箭手,放!”箭矢,箭雨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下,直扑乌尔汗部的中军。乌尔汗部的士兵们猝不及防,纷纷躲避,但仍有无数人倒在这无情的箭雨之下。

然而,乌尔汗并未因此而退缩,他立稳住了阵脚,下令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以最快速度撤出炎阳谷。

燕云果断地挥动令旗,命令沟壑中的步兵一跃而出。这些士兵仿佛从地底冒出的猛兽,手持长枪,直冲敌阵。战马嘶吼,刀剑相击,山谷瞬间被战火点燃,变成了一片杀戮的海洋。空气中的硝烟弥漫,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闪烁的刀剑上,形成一片片刺眼的光斑。

两军交锋,刀光剑影交织,每一次碰撞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金属撞击声。北疆边军的阵型犹如磐石般稳固,士兵们的眼神坚毅,每一次攻击都精准而有力。相比之下,五十八部的突围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攻势逐渐减弱,士兵们的脸上开始显露出疲惫和恐慌。

此刻,站在高处的燕云,审正在视着战场,他的眼神如同鹰一般犀利。看到乌尔汗将亲自率部突围,幽云果断地下令,阵型转换,步兵退回阵中,盾牌与长枪兵向前推进,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阻挡住乌尔汗部的攻势。而弓箭手则在后方持续射击,他们的箭矢如同雨点般落下,给乌尔汗中军造成了持续的压力。

山谷中的战斗愈发激烈,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北疆边军的士兵们在燕云的指挥下,如同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一个环节都运行得井然有序。而乌尔汗部虽然英勇,但在这样的压制下,他们的抵抗越来越微弱。

太阳渐渐西沉,山谷中的战斗仍未结束,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幽兴元八年,八月二十,烽火岭。

由嬴樱帐下游击将军陆远率领的一万二千余人马,与五十八部联军,约二万余人马。两军在烽火岭遭遇。

陆远仓促之下列阵,弓箭手在前,步兵居中,骑兵在后,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弓箭手们紧张地拉弦上箭,等待着战斗的号角;步兵们紧握长矛,眼神坚毅,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而骑兵们则在马背上调整呼吸,静待最佳的冲锋时机。

五十八部联军的冲锋犹如狂风暴雨,他们的战马踏着尘土,嘶鸣震天,刀光剑影闪烁,直扑陆远的阵型。

随着联军的冲锋越来越近,陆远将军下达了命令:“弓箭手,放箭!”刹那间,天空中仿佛下起了箭雨,密密麻麻的箭矢飞向联军。

瞬间,烽火岭的天空被箭雨覆盖,仿佛黑夜降临,无数的箭矢如同流星划破天际,密集地射向联军。箭雨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在两军之间,联军的冲锋势头顿时受阻。战马嘶鸣,士兵哀嚎,箭矢的尖啸声和金属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五十八部联军并未因此退却,他们调整阵型,继续向前推进。

陆远见状,立即命令步兵向前,与联军短兵相接,同时,骑兵从侧翼发起冲锋,意图打破敌人的防线。

战场上,长矛与刀剑交锋,血花四溅,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生命的痕迹。双方士兵的勇猛无畏令人震撼,他们不顾生死,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

陆远见状,立刻命令骑兵冲锋,陆远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直冲敌阵,挥舞长剑,斩杀敌军。

然而,五十八部联军的数量优势逐渐显现,陆远的军队开始出现疲态。

黑岩城。

幽兴元八年八月十五,五十八部联军主力围困黑岩城。

八月十七,五十八部联军开始攻城。

黑岩城守将白无忌,率领着五千士族,正在面五十八部联军的十万大军轮番攻城。

此刻,城头上的守将白无忌,身披银甲,手持长剑,目光坚定,引领着五千士族士兵,准备迎接五十八部联军的猛烈攻势。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也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

五十八部联军,宛如一股洪流,滚滚而来,势不可挡。他们的铁骑如同丛林般密布,马蹄声震耳欲聋,步卒如海洋般浩渺,队形严整,仿佛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攻城器械在他们身后轰鸣,巨大的石弹如疾风骤雨般砸向城头,火矢在空中交织成一道道死亡之网。

然而,等待着五八十部联军的是,城墙顶端滚落的滚木擂石从,每当五十八部联军靠近城墙,都会引发一片惨叫与混乱。然而,联军的攻势并未因此而减弱,反而更加猛烈,他们的决心仿佛与数量一同增长。

八月十九。

白天,白无忌指挥着城防部队,抵御五十八部联军的猛烈攻势。

然而,当夜幕降临,白无忌并亲自带领城中的百姓开始挖掘地道。

同时,白无忌不断派遣了小股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突围而出,直捣敌营。这些部队如同幽灵般神出鬼没,频繁骚扰敌军,让五十八部联军疲于应对,士气大挫。

八月二十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