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贪巨贪”张怀远(1 / 2)

月色朦胧,中州府府衙灯火通明。都检使张怀远端坐大堂,面前摆放着一份报案状。报案人是一位老农,声称家中珍稀的耕牛一夜之间无故失踪,疑遭人盗取。

次日黎明,张怀远亲率捕快前往案发现场。田间地头,蹄印杂乱,绳索断裂,显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盗窃案件。张怀远仔细观察,发现一处不显眼的鞋印,鞋底有独特的莲花纹路,这成为他破案的关键线索。

回到府衙后,张怀远秘密派人城内所有卖鞋的店铺,寻找是否有同款鞋子的购买记录。暗地里,他让捕快们放低姿态,让贼人李四放松警惕。

不久,一名名叫李四的赌徒浮出水面,根据众人的证言,那天正好有人看见这李四出现在案发现场,且李四也恰好拥有同款鞋子。他的生活习惯并不好,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这使得他的嫌疑陡增。

随后,张怀远将李四传唤至公堂,亲自审问。李四一开始狡猾抵赖,张怀远却用巧妙的方式引诱他露出破绽。他问道:“本都未提及偷牛案,那你告诉本都,前些日,你是否偷窥过那王寡妇沐浴?”说完,他拿起惊堂木猛地拍了一下。李四露出慌乱的表情,随即他说:“大人冤枉,我从未看过。”看到他的这一反应,张怀远心里已经有底了。接着他拿出证据,指出李四的鞋子就是案发现场的鞋印。李四此时无法再抵赖,最终低头认罪。

……

长公主樱宁坐在中华丽的书房内,手中翻动着一叠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与张怀远有关的案件细节。这些年来,张怀远审理的案件数量之多,公正无私之名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眼前这些文件上累积的数字却让她眉头紧锁:“这真的是那个在短短五年内贪污七百万两白银的巨贪吗?”她心中疑惑重重,难以释怀。

近年来,张怀远审理的每一个案件,无论是涉及的原告还是被告,对于他的判决无一不表示信服。他们的证词如出一辙,对张怀远的公正和清廉赞不绝口。这种一致的口碑,让樱宁公主感到困惑,也更加坚定了她调查的决心。

中州的百姓们听说张怀远因涉嫌贪污被捕,他们并未像一般情况下那样群情激愤,反而自发地聚集起来,请求为这位他们心中的清官喊冤。他们来到中州府的府衙前,恳求道:“大人,恳请您向公主转达,张大人是真心为百姓的清官。他的俸禄常被用来救助贫困,他与衙役同甘共苦,无论案件大小,他都会亲力亲为。请问这天下,还有哪个官员能像张大人这般无私?”

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如同一面面镜子,反射出张怀远的形象,也让樱宁公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樱宁决定深入挖掘,她开始重新审视张怀远的仕途轨迹,特别是他在中州任官的那段时期。她派遣了几位得力的亲信官员,他们都是擅长洞察秋毫、明察秋毫之人,去中州各地进行更为详尽的调查。

他们在中州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蛛丝马迹,从繁华的市集到寂静的乡野,从权贵的府邸到官员的衙门。他们翻阅了大量的案卷,访谈了无数的知情者,试图从琐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图景。

然而,尽管这些官员没日没夜的彻查,但结果却让人沮丧。无论是地方的账簿,还是民众的口碑,张怀远似乎都保持着一副清廉的面孔。没有贪墨的证据,没有敲诈的痕迹,一切都显得太过平静,平静得让人不安。

樱宁长公主皱紧了眉头,她原先的推测并未能带来预期的突破。那些富商巨贾和朝廷官员在表面上都干净得如新洗的瓷器,没有一丝污渍。

樱宁长公主看着陆续返回的报告,心中的疑惑愈发深重。难道是她的判断错误?还是张怀远的狡猾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卢安郡,李淳,一个表面光鲜的郡守,却在私下里隐藏着令人咂舌的斑斑劣迹。他的名字,如同他的罪行一样,深入人心,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年复一年地得到了朝廷的赞誉和嘉奖。这一矛盾的现象,引发了长公主樱宁深深的疑虑。

长公主樱宁,决定从李淳着手,揭开这层谜团。她下令都指挥使赵简,对李淳的家产进行全面的清查,不放过任何可能隐藏罪证的角落。同时,她也指示都御史李澹,要对李淳自上任以来经手的所有案件进行复查,每一宗,每一件,都要重新审理,以揭示那些可能被掩盖的真相。

随着李澹深入的调查,尘封已久的李安之事再次成为公众焦点。长公主樱宁,原本期待通过李安找到关键,但面对李安疯疯癫癫的状态,此刻却只能无奈作罢。

长公主樱宁下令:“赵简,将李淳当年掠夺的无辜女子全部遣散,每人给予一百两银子作为赔偿,让她们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把李淳的府邸赏赐给李安和他的妻子徐氏。”

然而,都指挥史赵简对此表示异议:“长公主殿下,如此做法并不符合朝廷律法,恕卑职不能从命。”

面对赵简的坚决,樱宁质问道:“如果本宫坚持要你执行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