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同款男人38(1 / 2)

“稿费?”

陈世聪怔了一怔,不明白陈家林为什么要问这个。

就他见过的作家里,相比起发表作品,稿费还真是次要的。

在阿巴阿巴时期,一切原有秩序都变得混乱。

写作可是没有任何稿费的,也没有人会为了稿费去写作。

那种牛鬼蛇神横行的时候,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在作品里揪出什么尾巴来,然后遭到打击。

1977年恢复支付基本稿酬,作家终于又能通过写作拿稿费了。

可是呕心沥血一篇作品写出来,拿到手的其实并不多,2-7元的稿费标准,比起阿巴阿巴以前,只有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所以对于作家来,作品发表才是最大的目的,稿费只是顺带的。

直到1980年5月,国家颁布了新的“稿酬暂行规定”,恢复使用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相结合的方式,作家能拿到手的稿酬终于多了起来。

不过发表作品仍然是大部分作家的主要目的,毕竟让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那是一份巨大的肯定,是荣誉,这依然是最重要的。

和编辑谈稿费,大部分作家真有点羞于启齿。

倒是陈家林很自然的问了出来,陈世聪想了想后,马上回答:“你的这个短篇,我会向主编申请以最高的标准发,嗯,具体还要等主编看完稿子以后再说。”

“那行,谢谢你,陈编辑。”

陈家林心满意足的笑了笑。

他突然觉得搞短篇,似乎比搞长篇更赚,前提是能过稿。

陈世聪把稿子珍而重之的收进自己的公文包,又坐着和陈家林聊了起来。

他大老远从燕京跑到江城来,约稿固然重要,可对于一个编辑来说,和作者多聊、多加深感情,这一点同样重要。

于是,他和陈家林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从文学聊到生活、从生活聊到未来、再从未来聊到种花家的发展……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转眼到了下午三点多。

由于前身的人生阅历并不多,陈家林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事物或许缺乏足够丰富的认知,可是他有着一份高屋建瓴的后世视野,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他拥有着在陈世聪看来属于“独特、新奇”的观点和见解。

两人年龄相差将近二十岁,正常情况下应该很难聊在一起,可是陈家林的表现却将这点年龄差距缩小了,使得两人聊得非常投契,竟有点忘年交的意思。

陈世聪渐渐的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心里的惊讶越来越浓。

不过他很快自己给陈家林的表现找了个理由,只觉得这孩子平时一定是个经常读书看报的人,所以才能博闻广识。

并且因为家庭原因,这孩子心智早熟,最终变成了这么一个小大人。

“天才……这是个天才作家,他将来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可限量!”

聊着聊着,这么一个念头突然在陈世聪的心里一闪而过,让他看向陈家林的目光,就像在看待珍宝。

陈世聪正犹豫着应该怎么提出邀请,让陈家林和他一起去一趟燕京,到他们《燕京文学》杂志社去见一见主编和其他编辑。

突然——

“你好,请问陈家林同志住在这里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