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想干什么(1 / 2)

陈家林的确逃学了。

没办法,《驭风少年》正写到了主人公的姐姐和人私奔的关键时刻,墨水居然没了。

这怎么可以?他当场就坐不住了,必须去卖。

而且,之前买的稿纸也不剩多少,顺带一并入货。

所以,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走人。

至于逃学会引起什么后果……嘿,反正他都准备提桶走人了,哪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在百货商店买好英雄墨水和稿纸,手里有钱的陈家林又买了块松糕,一边吃着,一边慢慢往家走。

正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条街道拐角,还没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

其中一人说道:“最新一期《小说月报》看了吗?就是我们巷姓陈那小子写的小说刊登的那一期。”

另一人回答:“嗯,看了。”

一听这话,陈家林顿时眨了眨眼睛,停下脚步站到一边,静静听起来。

“你觉得那小说写得怎么样?”

“我觉得……还行。”

“我倒觉得故事好看是好看的,可就是没什么意思,跟小孩子写童话似的。”

说话那人的声音有点沙哑,又说:“本来之前听说那小子拿了那么多稿费,还以为写了篇什么好文章,可就这……啧,我知道咱们返城知青里有好几个文笔好的,他们写的东西可比这深刻多了。”

“海难,用童话似的方式写出来,大概因为以前没见过人写这种故事吧,所以才被杂志社看上了。”

另一个人的声音很亮,笑着说:“这几年不是伤痕就是反思,总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了。”

“我感觉这种故事更应该发到《故事会》上,《小说月报》发这样的刊头文章,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两人又说了几句,慢慢走远。

陈家林站在街角等了一阵,这才走出来,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他能听出来,刚才说话那俩应该是返城知青,而且还是文学爱好者。

他们大概听说了自己在杂志上发表了作品的事情,看了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因此才有刚才的对话。

会有这样的观后感,倒也可以理解。

将近十万字的《少年派》,不可能一期发完。

所以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发在两期《小说月报》上。

按照马景海来信上所说,这已经是他们编辑部尽量调整后的结果。

一期发五万字,真是很极限了。

《少年派》的整个故事,前面只能算是埋线,故事带着猎奇的意味,最后揭秘那部分才是整个故事的精华所在。

因此,只看了上篇的人会有不以为然的想法,也算正常。

对此,陈家林并不太在意,反正他稿费已收,后面……嗯,哪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像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全国很多地方。

……

《燕京文学》编辑部。

陈世聪捧着半人高的一叠杂志走了进来。

这些杂志,都是这个月国内刚刚出炉的刊物,在纯文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

陈世聪把杂志放到了一张空桌上,供人自行取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