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船到桥头自然直(1 / 2)

“我也发现了”,李奉春说,“你为何净整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那请问,切实际的是什么?鸵鸟一样扎在沙坑中看不见么?”

“什么是鸵鸟?”安兴国我让你。

“一种脖子很长的鸟类,在西域进贡唐朝皇帝的礼物名单中见到过。我的意思是,不要回避问题。”

“但这个具体怎么做。”

“一点点来,动员老百姓,利用就近的河流挖简易沟渠进行排水,对沼泽地进行围垦,能种出粮食咱就给发地契,对新开垦土地三年免税。”

“你要这样子有用,咱们就试试。”

“好。”我说。

我的媳妇带着两个孩子从辽阳城赶过来了,媳妇看见我,只说我变得比之前更黑更瘦了,然后她又是泪眼婆娑。

于是我的媳妇不仅要忙家里的事儿,还要给我们所有人做饭。

冬天的气温异常寒冷,不过温暖的万字炕成了御寒的最好的武器,俩孩子在炕上翻跟头打把势,媳妇忙着针线活,我除了偶尔处理百姓的纠纷,便是修订完善我的计划。

年底,我赴辽阳,同知府何广述职,也跟他报告我的计划,然而他却说。

“你的计划很好,不过先不要执行了。”

“为什么?”

“朝廷政策有变,皇帝考虑要在咱辽东废府县,设立卫所直属辽东都司,卫所下设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我懂这个制度,就是大量从内地迁移军户实边,战时出征,平时屯垦。这个制度在明后期实施的很糟糕,不过现在是明初。

我懂了,回去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那几个人,后来也告诉我的媳妇。

“你说要我们去打仗,咱们不得直接死在前线?”安兴国说。

“你是文官,就会上战场么?”李奉春问他。

“谁知道呢?”安兴国抱着怀疑的态度。

“如果不留下让我们做什么?朝廷吏部会怎么安排咱们?回原籍么?”赵光问到。

“国家正是缺人的时候,尤其咱们这儿快儿,不管怎么样,做好咱们手头交接工作,至少咱们这个地方调查统计资料咱们得整理明白,交给下一任什么长官。”

大家就这么各回各屋,我媳妇听到我们的谈话说到:

“你说有没有可能让你回原籍什么的?”

“回就回呗?在家更好。”

“可是咱家的地。”

“是呀,你当时豁达地就处理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