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擦边球(1 / 2)

我似乎做了个梦,我躺在床上,隐隐约约看见我父母的身影,能清楚听到母亲的哭声,我想喊,想起身,但我的身体却动弹不得……

我从梦里惊醒,已经是五更微末,即将天明。

早上草草吃了两口饭,就被张培拉着进入了考场,我看到考场中的人,多“青青子衿”的学子装扮,当然更有衣着锦绣满身华丽者,像我这样穿着裋褐短衣的确实少见。不过考场上真才实学说话,我是一点都不在乎别人什么眼光,况且我这样的打扮,他们觉得我要是考上,才真的让人意外。

其实我感觉古人的交流比较方便,与现代人接近,但是写到文字上就是那么的晦涩,忽然心理感谢我们伟大的教员同志,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革命道理,奠定了后世几十年朴实无华的文风。

只看见第一题是《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大概知道这是什么诗,谈到这个无外乎谈社会公平的问题。300字按起承转合其实不多。

第二题考察的和灵异现象有关,无外乎灵异现象和统治者施德政的关系。我就说明了两点:灵异与统治者德行无关;统治者借灵异自己反思改进施政,于民有利,谋逆者借灵异谋权篡位为己谋利,于民有害。

后面还有很多,既有四书五经,也有现实民生,你说他是古代版本的申论,他的范围套路有比较死,但是如今的申论和此无关,又不可能,毕竟文化又是一脉相承的。

我看有不少人陆陆续续也走了,也就交了卷。

用毛笔写字很费膀子,但更易写的工整,我忽然想到我现实中的一个学生,用水笔写字惨不忍睹,但毛笔写却有唐宋之风。最近读了不少繁体字书籍才能用繁体字写,不然那么多俗体字、假借字以及草书楷化堆在卷面上,古人不疑惑的么?

我回到客店,张培已经等着很久了,他胸有成竹,所以早早交了卷。

“我和你当然没法比,你是咱们西张庄最有学问的了,又中了秀才,我农夫一个,写完都已经烧高香了。”

“你答得咋样?”

“自己觉得不好,不过看见参加恩科的那些人中的不少竟然交了白卷,我忽然多了一丝信心。”

“那就等着放榜看看吧。”

“你等着吧,我得回去,家里的地得收了,媳妇看着俩孩子,顾得过来么?”

我说什么都要走,他也没再拦我,只说帮我留意着消息,我答应了。

我用两天时间赶回了家,才发现家里被媳妇打点得井井有条,忽然发现,如果没有男权社会的束缚,女性可以展现出极大的能量,地被她请短工收了,租子也按时催促佃户交了,我八月底回的家,一切都收拾妥当了。

她看见我回来了,问到:

“怎么样?能中个举回来么?”

“够呛,不过我倒是都写了,不听那张培的好了,考个破乡试,家里的活都耽搁了,还……累着我媳妇了。”

“没事,其实你不在家我倒更快乐,家里大事小情的虽然忙活,但是我就忽然觉得我什么都能做了。”

“那以后还得多仰仗媳妇了。”

“行!”

看着媳妇的笑容,内心挺治愈的。

按照明初的气候特点,山东河北一带此时正好能一年一熟,两年三熟都不太好了,所以我也没再打算种东西,先让土地休耕到明年四月。

我领着媳妇去了次蒲台城,卖了多余的粮食,上里面一家不错的饭馆点了几个好菜,然后挑了她钟意的首饰和布料。我就特别喜欢看她的笑容。

东北男人基本疼媳妇,耳濡目染我也不例外,何况她操劳这个家那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