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定居猫头山(1 / 1)

玉田老道听了赵捕头的话。从衙门拿了份文书。便来到了猫头处。只见此处却如赵捕头所说。山清水秀。并无丝毫险峻。

一路询问着。顺着指引。来到了下泉村。见着了村长贾老头。与贾老头出示了文书。说明了情况。贾老头便。引着老道。前往了那处庙子。

这山中的村落。住户不似平原处聚集在一起。而而是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山上。这儿有一两家,那有三五户。这出庙子,便是独独一户,坐在山脊上。四周古树掩映。俱是两到三人合抱粗细的柏树。古木环抱间。有一小片空地。这庙子便在这空地中央,不过四五间民房。古树苍翠。在日光照耀下。散发着柏木的清香。

玉田老道看到此处,心中便觉得有了九分满意。此处环境清幽,虽是古树环抱处,光照倒也充足,实在是个好居所。但又看过了。下泉村泉眼所在。见泉水果如赵捕头所说。清冷甘甜。这么大的日头之下,饮一口。便觉暑气顿消。身心凉爽。泉水中还有些许小鱼。心下九分满意变成了十分。

于是便告知村长,愿在此处安顿下来。村长闻言也是十分欣喜。便要来了玉田老道的文书。自己也写了一份文书。喊了一个村中年轻小伙。送往县城处报备登记。又向村中人告知,庙子来了位新道长。于是,各家出了点米面,日常家什。将玉田老道日常所需,一一备好。又使村中妇人。要将庙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此处庙子便算是重新开张了。

庙子重新开张,村民也高兴,与玉田老道一起忙活着。顺带着聊闲天。问及玉阳老道究竟擅长哪些事务。这道门广大,法术众多。大到寻龙点穴、搬山填海。小到保家宅平安,添丁进口。从呼风唤雨。斩妖除魔。脑头疼脑热。小儿夜啼。都能管。这玉田老道只说自己。所会不多。寻常头疼脑热,失眠多梦,跌打损伤,或者遇着些小邪祟,都能处理。

一来二去,这庙子便算是收拾出来了。村民便又问道:“玉田道长落脚在此,不知可要供奉主神?”

玉田老道便问道。“此前那位庙祝所在之时,供奉是何主神啊?”

“先前那位庙祝啊,”村长贾老头顿了一顿。然后继续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这天下太平。但是难免会有些妖魔邪祟或者浪荡游魂之类的。所以各村基本都有些个有本事的人,或建庙,或不建庙。这庙子说是庙子,其实一直以来并未供奉主神。只是这些本事人呐,轮流在此处罢了,随其修法不同。这庙里的布置也有所不同,有的供一幅画像。有的供本书。有的供自家师傅的牌位。待其走时。便一同将庙里所供奉之物带走。”

玉田老道听村长如此言语。心中有了想法。别说到。“既然如此,那么老道我也一切从简。就供奉本门功课吧。”随后便向贾村长。说明自己需要一个神龛。不需多大。只要能放进一本书便可。又向村长要了。一小口铜钟。并要一面鼓。村长贾老头一一应下。便要回去准备。择日准备齐全便一起送来。

如此这般,将琐碎事物一一商定。天色也渐渐的晚了。村民便要告别。玉田老道便从布袋里。摸出许多黄符来。分给众村民。言说此符能安神定志,驱除恶气。可使小儿安眠。使成人安睡。众人接过福禄,便一一道谢。随后客套一阵。便渐渐的散了。

玉田老道送别众人。返身回来,将庙门关闭。转过身来。又看向那个一直呆在身边的孩子。这孩子依旧呆呆傻傻的。不言不语。白天忙碌时。村中的婆婆阿姨。早已抽空将这孩子喂饱。所以白日虽然忙碌。却也没冷落了这孩子。雨田老道又仔细看了看这孩子。再次用手沾着水。并剑指点在了孩子的额头正中。如前施法。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随后收功。

“上天有好生之德。此子在我手中。便不能轻易让他折了性命。日后我每日以精神秘法疏理识海。在为他念诵本门功课道经。并晨钟暮鼓醒神开窍。过些年月,或许有望让他恢复正常。待他恢复神智。且看他是愿意留在此处。或者。也好找个人家安顿。”与田老道心下有了计较。便不再纠结,把孩子安置在偏房。自己也安寝去了。

过了些时日。村长贾老头便把之前说好的神龛、钟鼓等物一并带来。玉田老道谢过贾老头。而后将神龛。挂在正屋北墙的高处。又从身上取出了。一两本旧书。放入深龛内。放好之后,又对着神龛打了三个躬。而后在正屋大门左右两旁,分别安置好钟、鼓。这般布置好后。玉田老道打量一番,心中满意:总算是有个基本的样子了。

此后,这处小庙也算步入正轨。玉田老道,每日晨钟暮鼓,早晚功课,洒扫庭院,照顾小孩。时不时的在做法。画符。炼水。为下泉村的村民。治疗一些跌打损伤。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倒是山精邪祟之类从未见过。所以村民虽然知道玉田老道。有一手画符的本事。却也无缘得知。他是否有降妖除魔的手段。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时光静静的流淌。转眼三年过去,小山村的日子似乎从来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似乎终究只是似乎。玉田老道用功不辍,那孩子的情况也有了一丝丝好转。如今,这孩子终于是知道了饥饱,对外界声响也总算有了点反应。玉田老道见此。便为这孩子起了个姓名。唤作“韦修”。

只因这孩子小时候饿着了。身形有些瘦小。玉田老道便希望他将来。身形能长得修长伟岸。如此,哪怕是脑子不甚灵光。至少也能卖把子力气混口饭吃。也算有个活路。

玉田老道每日功课做着。钟鼓敲着。“韦修、韦修”的喊着。小韦修也是一天天的长大。原本瘦小的身形。如今已和同龄人。没有太大分别。只是稍显单薄。双目之中。仍显得呆滞。若无人换他。就呆坐着不动。所幸。如今吃饭。大小便能够自理。也算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当然。故事总是要继续进行。不能总是一个老道士带着一个小傻子,然后就此终老。量的积累终于会有质的变化。韦修的故事。也总算度过了序言的部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