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风帆(1 / 2)

还发现现在的船帆竟然没有帆布材质,小张的帆使用棉布麻布,大张的帆使用棉布、麻布、棕叶、竹条、竹篾、檩条等材料制造而成。

植物叶子与茎杆的成本虽低,但不如帆布结实耐用。

还有何易咏与文明资料库里的硬帆对比,发现中式硬帆重量比西式软帆重很多,桅杆和帆椼上没有高效支撑位与力量分散位。

所以桅杆必须粗壮,不能太高,帆不能升的太高,风帆面积不够大。

否则桅杆无法承受更大面积风帆带来的巨大风力,容易断裂,帆升的越高,对桅杆结实度的考验越大。

高处的风力才更大,风帆升不到高处,借不到更有效的风力,船航速自然慢。

这时期的中式硬帆船航速一般只有3-4节,西式软帆船航速一般有3-6节。

风帆是主要动力来源,风帆面积越大,船航速自然越快。

桅杆粗壮,重量就重,硬帆有檩条竹条,重量更重,导致重心偏高,载货量下降。

载货量下降,意味着承载能力少,作为军舰的话装不了太多火炮,海战能力差。

西式软帆现在应该只存在于少数张风帆的时代,即一根桅杆上只有一张至三张软帆,还是比较落后的。

西式软帆受风时风帆是鼓胀起来的形状,更容易“存”住风,“吃”下风,中式硬帆是平板形状,吃风后鼓胀弧度小,风吹过来容易“滑走”,“吃”下的风量少。

还有中式硬帆的中小型船很好操控,也只需少量操帆手控帆,控帆速度也更快,但如果船特别大,帆特别大的话,中式硬帆极其沉重,需要很多人才能升起来降下来。

西式软帆重量轻,有多层横椼作为支撑点支撑多层风帆的话,有利于分散桅杆压力,重量不是特别重,桅杆可以高一些,细一些,轻一些。

比如大概数据,100米长的福船,桅杆最高只有40米,单根桅杆重10吨以上,100米长的飞剪船,桅杆最高可以有60米,单根桅杆重8吨。

远洋方面中式硬帆的船航速慢,但可借的风向角度大,能借到绝大部分角度风力,在大多数风向条件下也能航行,逆风也能航行,持续航行能力好。

西式软帆风帆总面积可以更大,能兜住风,航速快,能借到风的角度小很多,逆风航行能力差,持续航行能力差,除非将纵帆合理利用起来。

中式硬帆有多根檩条支撑,风帆破了后也只会被风撕扯破那一层檩条的帆面,破破烂烂的帆仍然可以提供一些动力。

西式软帆中间没有支撑,风帆破了后很容易被风撕扯的更大,整张帆全被撕扯烂,失去动力。

所以中式硬帆更适合排水量500吨以下的中小型风帆动力船只,不适合排水量太大的船只。

所以大型福船宝船上的桅杆数量很多,不是布置在纵向中轴线上,桅杆高度也少,错乱布置更多根桅杆以增加风帆面积,用数量弥补质量,以实现大船正常航行。

刚好中小型中式硬帆动力的船只,需要的船员数量少,载货量少,装不了太多补给,船员少消耗的补给就少,不容易生病死人。

操控西式软帆需要大量操帆手,船小的话载货量少,装载的补给更少,大量船员很快消耗完补给,大航海时代的探索海洋时代补给点很少,不及时补给的话很容易大量生病死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