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徐娇月(1 / 2)

起码得阴干三年,五年更好,等的了的话十年也不算长,追求极致性能的话,阴干三五十年,一百多年。

船的龙骨和桅杆需要巨大料,不知道徐闻港有没有巨大料,耐腐蚀的优质木材多不多。

“爹,徐闻港有没有人经营木材生意,买来新鲜木材阴干?”

“不清楚,爹又不做木材生意,没有仔细打听。”

“这样的话,得实地去看看,预定些好木材,缺少大料的话,趁早预定准备。”

“年后再去吧,没几天就过年了,年后爹找熟人带你去。”

今天这一番交流过于交浅言深了,才刚认义父,刚收义子,就敢批判时政,准备犯重罪,造船出海。

并不是何易咏交浅言深,而是对郑柳洲的试探,试探看看他们家有没有涉足海贸,有没有胆量涉足海贸,会不会出卖自己,值不值得深交。

宋元的海贸非常繁荣兴盛,几乎沿海所有百姓都有参与,要么生产海贸商品,要么入股海商,要么成为贴客,自己租海商船上一部分货舱,随船带货远洋出去售卖,要么做水手船员,几乎人人得利。

明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私人驾船出海,连捕鱼都不允许,只允许朝廷的船队出海,沿海百姓对此意见极大,只是不敢发言,暗地里偷偷摸摸参与数量极少的冒险海贸走私。

郑家是商贾,更是官吏,已经认了这位义父,就不能浪费郑家的关系实力,如果有郑家相助的话,找人材、造船、出海就会简单很多。

如果郑柳洲反对,甚至断绝义父义子关系,举报上去,那何易咏也无所谓,只能自己创业,只是说说造船出海,有这个想法而已,没有付诸行动,大概率不会被抓。

这一番交流下来,何易咏不确定郑家有没有参与海贸,确定郑家知道雷州府的海商存在,没有举报干涉,并且没有反对自己的想法,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应该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投资自己。

回雷州府郑家后,何易咏想与郑青莜聊聊天,拉近点关系,这妮子是个美人胚子,先给自己预定个媳妇。

郑柳洲一如之前,别的方面都很好,唯独在小棉袄方面,像防贼似的防着何易咏,不许何易咏靠近小棉袄,更不许两人说话,也让郑济廷帮忙防着他,女儿奴的老子真是让人无语。

郑柳洲领着何易咏,去郑家名下产业六间粮食铺、两间绸缎铺、五间棉布铺、两栋酒楼视察一番,讲解这些产业如何经营。

郑柳洲管理郑家产业,但不会亲自经营,有专业掌柜负责经营,时不时去视察视察,盘盘账,处理处理事情即可。

两天后何易咏三人告辞,驾驭着驴车回家过年。

今年的何氏宗族虽然赚大钱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哪怕实力不允许,也没有高调嘚瑟起来,爷爷定的宗族规矩如此,连房子都没有翻新重盖。

可能当年爷爷在郑和船队犯事了,也可能得罪人了,或者郑和船队管理的严,不让退役水手太高调招摇,具体原因不知道,何家人也不想太高调招摇。

但好处是实打实的,何家人手里有钱,每人好几套新棉布衣服,家里有各种大鱼大肉,生活用品齐全,连王地主家的生活也比不了,羡煞其他村民。

腊月二十五送完最后一批货后,何季鹏带回来一个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的消息。

“牛仔,胭脂铺的赵书生死了,在办丧事,胭脂铺没开门,货没送出去,存在院子里了。”

何易咏诧异问道:“什么?赵书生年纪轻轻的,怎么死了呢?”

何季鹏凑近悄悄道:“听说是马上风,死的突然,知不知道什么是马上风?”

何易咏点头问道:“知道,是在他家死的,还是在外面死的?”

何季鹏诧异:“这你都知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