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23(1 / 2)

因着梁喜是徐衎带来的人,为显示对徐衎的看重,孙苌楚便让梁喜做他身边的侍女。虽说是侍女,但服侍的事情基本都交给了小厮有秋。

此刻小公子孙苌楚正在明玕台听少师讲课。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小公子殿下,这便是为什么君子佩玉,其缘故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品行,贵重自己的德行。”

“少师,我听闻一个人受一个相识不久的朋友不远千里伸冤,此人可当君子乎?”

“此为义举,可当君子。”

“若是此人发现正是自己的父亲使他的朋友含冤,君子又当如何呢?”

“臣听闻卫桓公有个异母弟弟,名叫州吁。父亲卫庄公在位时,十分溺爱州吁。卫庄公去世后,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自立为王。州吁得位不正,害怕天子出兵讨伐,石厚便向父亲石碏寻求解救之法。

石碏告诉石厚可以向陈桓公献礼,由陈桓公向天子说情。待石厚走后,石碏写了一封信给陈桓公,请他捉拿州吁和石厚。陈桓公派人捉住州吁和石厚后,卫国派大夫宰丑赶到陈国,把州吁处死。

因石厚乃石碏之子,宰丑准备从轻处理,石碏却坚决不同意,派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少师,为何言石碏纯臣,而非忠臣?”

“明见事体,不溺近情,为纯臣。奉行王令,谏善举贤,为忠臣。然君子之道非君王之道,小公子殿下知人明人,择以善用,并非要以己奉行。一刻钟后,老臣为小公子殿下讲《国史》。”

“有劳少师。”

梁喜闻言从一旁取来《国史》安置在案上,又稍稍整理了下几案上的物品,安静地侯在一边。有秋性子活泼多话,孙苌楚见梁喜心细寡言,又认识些字,所以安排她读书时侍奉在侧。

待到少师授课结束,梁喜收拾过书案便没什么事情了。闲着无事,又不能出宫,梁喜就去找徐衎,让他教自己剑术。

“喜儿恩人为何想习剑?”徐衎没什么心思教梁喜,他现在每天都忧愁着徐家灭门之事。

梁喜道:“因为害怕不能自保。”

“难道习剑就可以自保了吗?父亲剑术远在我之上,却也.......”

梁喜瞧着徐衎有些心不在焉,但自己必须习剑,便拉起上衣,露出伤口,直言:“你欠我一剑,应当还我。”

说着便将徐家灭门之后,自己到处寻找徐衎却被人捅伤的事情说了。言语间梁喜隐去了蕴娘,只说因为自己想告诉徐衎那个小小姐的下落因而到处寻他。

徐衎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是他涉世不深,从小抱着圣贤书,而梁喜在阴沟里滚着长大,年纪虽小,但坑蒙拐骗见多了,心眼反而很多。她是有些善心,但她更知道要用什么交换到她想要的,之前选择不说是因为避害,现在告诉徐衎是因为趋利。

这世上并不是只有金钱才是利。

梁喜明白这个道理。

“捅我一剑的人就是之前在府里把你推到湖里的人。”

就这般挟恩图报,梁喜上午侍奉小公子读书,下午有空便去找徐衎习剑,晚上回到侍女的小院,就拿着重重的木头在院子里练习徐衎教的招式。虽然眼下在宫中,她的生活看起来似乎很安宁,但她并不信任这里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