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做兄弟在心中46(1 / 2)

虽然并不清楚为什么杨愔会对自己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心存忌惮,但是高肃还是从杨愔的眼神中看出了些许不一样的东西。

因此高肃很担心杨愔会怼自己做甚么不利的事情,这段时间颇为的有些疑神疑鬼,生怕他们给自己也来一套跟高澄一样的业务………

但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时候却又忍不住讪笑,捏死你比捏死蚂蚁简单不了多少,还用这么费尽心思的折腾?

因为晚上休息不好,白天也就没有精神,再加上卢阳乌走了,高肃也沦落到了跟大家一起上课的地步,然而这些东西对于被大儒亲自教导过的他来说早就是小儿科一样的东西了,所以只能是百无聊赖的在纸上写写画画。

画了个小人,留着点儿精致的小胡子,只能从这一点依稀的看出些许杨愔的影子,画完之后就把他绑在树上用小木棍抽用石子丢………

“哟,四郎,又练剑呢?”

高肃脸一黑,没搭理高突骑,把手里的小木棍往地上一丢,随后用脚踢踏着小石子,捡起来便是朝着“杨愔”的额头又是一下:“干嘛?上次回去没被你娘骂啊?”

虽然高肃说服了卢夫人,但是很显然,在外面大剌剌的到处揽活儿回家的高突骑自然是免不了被卢夫人骂一通然后关在家里抄书的。

期间高突骑也不停的派人来骚扰过高肃,让他帮自己抄几份分担分担,然而高肃一概已读不回了。

做兄弟,在心中………

不过也不是高肃不地道,高肃目前的书法水平来说,卢夫人又不是瞎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家儿子的虾爬和高肃书法的区别。

随着南北朝渐渐进入尾声,很多事情也开始逐渐如同秦灭六国一般趋于一统,包括书法。

此时的书法渐渐的已经从杂乱无章的野草乱生之中逐渐萌生出新的章体,一种全新的道路,属于书法的大道已经缓缓展开!

此时的书法格局大概是北碑南帖的格局,北方多是无名书法家,而南方多是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南方多承继自东晋以来的行草,而北方则是渐渐的开始发展汉代隶书,因为这样的历史轨迹,一种震古烁今的新字体,正在缓缓的孕育。

也因为如此,南北朝书法被称之为上承汉隶下启唐宋,可以说是在书法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而高肃此时会的,就是那个下。

高肃后世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的,书法他也略通一二,但是他练的是十分正统的正经颜体,故而他的字呈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大气磅礴庄严雄浑。

然而对于这个连楷体都尚未正式出现的时代来说,高肃的书法字体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美了。

要知道颜真卿本人可都得还有个两三百年才刚刚出生呢………

更何况一个人的书法是有迹可循的,比如颜真卿的前期师初唐四杰是一个模样,学习褚遂良的褚体是一个模样,后来经过张旭的指导,又是另外一副模样,直到渐渐的自己感悟,结合了佛法的哲学思想,方才是顿悟出了颜体这种楷书风格。

一个人的文艺成就基本上是能够从他的作品中逐渐的看出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逐渐孕育的过程的。

而高肃如果直接用出来,且先不说他本人的水平压根儿就没到颜真卿的水平,就光说这种横空出世的感觉,只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感觉。

识货的一眼就能看出来高肃这是低劣的临摹,到时候人家非要高肃说出来临摹的是谁,高肃怎么说?说那个人还得两百多年才出生呢?

而很明显卢夫人就是那个识货的,人家范阳卢氏出身的大家小姐,不可能不懂书法的。

高肃自己在学里都是能不写字尽量不写,如果非要写就用行草,就这还能被卢阳乌看出来些许不一样的味道,只不过卢阳乌将之理解为高肃是个书法天才了,毕竟有几分真意和照抄自然是两码事。

而抄书这种诗卢夫人不可能让高突骑用行草,到时候高肃改不过来写出颜体的味道来怎么办?

高突骑倒是也没因为这件事生高肃的气,这天兴冲冲的就来找高肃了:“听说你前几日在宫中好生威风!”

高肃闻言便是抛了抛手中的石子看了高突骑一眼:“你听谁说?”

高突骑笑着道:“整个邺城都快传遍了!虽然也有很多人说你就是给你大兄跑腿的,但是我还不懂你?肯定是你让你大兄这样说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