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这波一箭四雕41(1 / 2)

魏征细嚼慢咽的,一脸的享受。

看似结束了,实际上是在运功。

“右仆射,我问你几个问题。第一,上九流也好,下九流也罢,是不是我大唐的子民?”魏征问道。

“自然是我大唐子民。”长孙无忌答。

“陛下是不是大唐子民的陛下?”魏征又问。

“陛下自然是大唐子民的陛下。”长孙无忌又答。

“陛下对天下百姓施以仁政,天下百姓是否对陛下感恩戴德?”魏征接着问。

“百姓自然对陛下感恩戴德。”长孙无忌接着答。

“既然子民是陛下的子民,陛下是子民的陛下,那子民天天将陛下挂在嘴边,又有何不妥之处?”

这时候,长孙无忌想将话接过去,因为他意识到了不对劲。

可是,魏征不再给他这个机会了。

“秦朝有始皇帝,施以暴政,因为诗书之中字句不合他意,坑杀儒道门生六百四十余人,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敢怒不敢言,从而滋生出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汉朝有孝文皇帝,施以仁政,与民休息。任何对百姓造成不便的事情,统统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开创文景之治。

孝文皇帝甚至还使用了‘入粟封爵’的政策,看似在提高商人的地位,实际上是在提升汉朝的商业能力。

因为孝文皇帝的仁政,百姓日日夜夜歌颂他的恩德,难道这是犯忌讳吗?”

长孙无忌见魏征彻底发功,想要出言。

可是魏征长吸一口气后,继续说道:“如今我大唐国力早已不是汉朝能相提并论的了的,短短六年时间,陛下文治武功,使得天下安定,繁荣昌盛,陛下之功,比孝文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如今这天下百姓,把陛下挂在嘴边,是在感念陛下的恩泽,是在对陛下这么多年励精图治予以肯定。

所以大唐百姓将陛下挂在嘴边,对陛下施行的仁政敢于说出来,就是对陛下的肯定。

陛下功盖寰宇,实乃百姓之幸也!百姓对陛下感恩戴德,亦是陛下之幸也。”

魏征就这么不卑不亢的说完了一大段话。

话里行间,字字都没怼长孙无忌,可字字都在怼长孙无忌。

咱陛下可是要跟汉孝文皇帝一比高低的,而你跟了陛下这么多年,陛下什么胸襟,对百姓的态度如何,你还不清楚?

陛下岂会因为一两个老百姓念叨他几句,就雷霆震怒?

而你却在这里接二连三的跟一个市井小民过不去,你这么小心眼,咱陛下还能这么小心眼吗?

嗯,这小龙虾确实是越吃越好吃。吃了人家的东西,帮人家说几句话,怼了长孙无忌一通,又能把李世民拉出来好好夸一夸。

这波一箭四雕。

李世民确实没多在意江湖拿他做宣传的事情,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魏征这个乡巴佬,居然拿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把他夸得天花乱坠的。

美了美了。

李世民:我有那么厉害吗?这才贞观六年我居然都超过孝文皇帝了?这事儿我咋不知道?我做的这一切,就是想证明“玄武门之变”我做的是对的罢了。不过,能被魏征拿来跟汉孝文皇帝比一比,感觉还挺舒爽得。早知道有这一出,刚刚应该多给魏征点小龙虾的,否则他肯定会说更多。

毕竟,那位可是自古以来贤明帝王的典范啊,无人能出其右。

此时,长孙无忌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抛出一句“陛下圣明”之后,便哑口无言了。

魏征这个乡巴佬,嘴皮子咋那么能嘚啵呢?一口气说这么多,不累吗?

就这么一件小事,魏征居然把秦始皇和汉孝文帝都给搬出来了。

属实过于离谱了。

但仔细一琢磨,魏征这个乡巴佬说的,还真挑不出半点毛病啊。

长孙无忌有点不爽,很快就琢磨出来了魏征是在贬低他心胸狭隘。

于是他又问道:“那天那个商贾居然管陛下叫‘唐太宗’,秘书监觉得这也妥当?”

说完这话,长孙无忌就觉得自己有点着急了。

这件事情其实陛下也没跟江湖计较,甚至还对这个庙号非常满意。

而现在还有其他几位朝中大臣在场,长孙无忌说这话不太合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