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孟大人沾儿子的光,竟享受徐达的待遇!(1 / 2)

奉天殿外,玉阶之上。

胡惟庸只是眉心微微皱起,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怎么前脚刚说要找能臣巨匠,后脚就让应天府尹孟端留下?

要知道这孟端可是少有的,不怎么买他账的文官。

从他内心来讲,他并不希望这个被安置为文官,但却和武将一条心的人,得到过多的重用。

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时,一位前脚刚踏出奉天大殿,就昂首大步离去的朝中大员,就与他擦肩而过了。

这位朝中大员身披大红官袍,胸前补子图案为象征着正一品武官的‘麒麟’图案。

不错,

他就是史上唯一一位,从南统一到北的,大明第一元勋魏国公徐达。

胡惟庸赶忙上前道:“魏国公请留步!”

徐达转身淡笑道:“胡相有何赐教?”

胡惟庸连忙笑道:“我哪里敢赐教魏国公,我只是想向魏国公讨教,怎么太子前脚刚提议寻找能臣巨匠协助工部,陛下怎么后脚就让应天府尹孟端单独留下?”

“难道这孟大人,还懂工艺匠作?”

徐达只是看着胡惟庸,一脸严肃道:“胡相,本相劝你一句,陛下的家事,我等不可置喙,陛下单独留下谁,自然也是不想我等置喙。”

徐达话音一落,胡惟庸直接就当场噶在了那里。

他除了微笑点头,并表示受教之外,也没有其他话可说了。

徐达见目的已经达到,又当即淡笑道:“我军中还有要事,就不耽误胡相了。”

胡惟庸忙拱手道:“魏国公慢走!”

就这样,胡惟庸目送着徐达,以及在前方等徐达的汤和、李文忠武将离开。

也就是确定徐达他们已经走远之后,他这才看着他们三人的背影,目光逐渐深邃了起来。

也就在此刻,

一名身披大红官袍,胸前补子图案为象征正二品文官的‘锦鸡’图案,身高一米九,体格比某些武将还壮的老者,走到了胡惟庸的身边。

他便是孔子五十五世孙,当朝翰林院大学士,国子监五经博士孔克表。

他的官职并不高,翰林院大学士才正五品,胡国子监五经博士更是只有从八品。

他之所以可以穿正二品文官的官袍,还得感谢他的祖先孔子!

因为孔子的嫡系长子长孙,世袭正二品‘衍圣公’爵位!

别人的官职爵位再怎么世袭,也只是本朝作数,可他家的这个特殊的爵位封号,却是自宋至和二年(1055年)开始,就一直世袭了下来。

不仅宋明两个汉家王朝认账,就连金元两个外来势力也认账。

也可以说金元两个外来势力,为了某些政治原因,比宋明两朝还要重视‘衍圣公’三个字!

孔克表走到胡惟庸身旁问道:“胡相,魏国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胡惟庸看着这个面相像儒圣,身高与体格却比武将还武将的老人家,突然出现在身旁,也是被吓得不轻。

但碍于他这特殊的身份,即便胡惟庸贵为中书右相,也不敢太过斥责。

不说要多么的恭敬,保持客气就是了!

胡惟庸还算客气道:“魏国公自称本相,让本相不要置喙此事。”

孔克表一听这话,直接就皱起眉头道:“他居然在您面前自称本相?”

胡惟庸严肃道:“他也是中书右相,有着文武一品两套官袍,他自称本相乃实至名归,你我断不可多言。”

“魏国公说得也对,你我确实不该置喙!”

话音一落,胡惟庸就加快了脚步。

可他嘴上说着不置喙,但却在心里置喙个不停。

毕竟孟端不是他的人,他是真不希望孟端受到太多的重用。

也就在胡惟庸沉浸式思考这个问题之时,孔克表又追上,自信的淡笑道:“胡相放心,孟端虽然是亚圣孟子五十六代子孙,但他却只是个披着文官身份的武将,哪里懂得什么工艺匠作?”

“再者说了,他孟端独子,还只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断不可能得到陛下的重用。”

胡惟庸忙提醒道:“小点声,你生怕别人不知道本相不希望他得到重用?”

紧接着,他也只是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孔大学士,本相以为,孔孟之争可以适可而止了。”

“人家孟大人从来没说过要和你争什么,你孔大学士也不必处处贬踩于他!”

“本相的确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希望他得到重用,但他也是开国功勋,你我不该背后论人长短。”

“尤其是,人家的儿子!”

“尽管他的儿子确实不学无术,一无是处,但也不要说出来啊!”

“如果别人背后说你儿子不行,你高兴吗?”

“做人做事,还是得对得起你这个姓!”

胡惟庸话音一落,直接就果断转身,快速与孔克表拉开了距离。

孔克表看着胡惟庸那扬长而去的背影,也只是心中暗自鄙夷道:“你有本事在魏国公面前,自称本相,也如此说教啊!”

“孔孟之争适可而止?”

“我孔家任何时候都要压他孟家一头,我孔克表也势必任何时候,都要压他孟端一头!”

“......”

想到这里,孔克表也加快脚步向翰林院而去。

而此刻,

一直在身后不远处默默看着这一幕的太常寺卿吕本,也是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只剩下朱元璋和孟端二人的奉天殿,也径直往太常寺而去。

与此同时,徐达和李文忠以及汤和二人,也已经走出承天门,走上了去往五军都督府的外五龙桥。

李文忠好奇道:“大将军当真不知为何?”

“这孟端虽然没有爵位,但也是我等弟兄,末将只怕......”

徐达皱眉道:“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也好奇呢!”

“但也还是那句话,不该我们置喙的,就不要置喙,该我们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真相大白。”

说着,徐达就看向李文忠道:“文忠啊,我也奉劝你一句,自从陛下登基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单是你的舅舅了。”

“他可以把你当外甥,你却不能当他是舅舅,你只是他的臣工!”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全力保证二次北伐的胜利!”

李文忠抱拳道:“末将受教!”

“中山侯呢?”

徐达忙转头看去,只看见汤和早已独自远去。

徐达看向李文忠道:“从今以后,你我都不要叫他‘中山侯’!”

说着,徐达忙笑着追上去,又笑着招呼道:“汤大哥,汤大哥,等等我们......”

也就在徐达和李文忠追上汤和之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就已经把孟端领到了,御书房隔壁的皇帝专用‘多功能厅’内。

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建议下,让人把这个房间弄成了既可以喝茶会客聊天,也可以当饭厅使用的大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