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太子殿下不是好人,父子一起送进坑!(1 / 2)

朱元璋看着倭国的方向,脑子里就想起了开国之初那段,被他视为国耻的事情。

当然,对他个人而言,也是极大的耻辱。

开国之初,他就派遣使臣送国书到倭国,他一是希望倭国可以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的倭寇问题。

可国书送达之后,倭国不仅不来朝贡,反而还砍了使臣的脑袋。

事情传到他这里后,他直接就爆发了雷霆之怒。

就孟浩和李景隆他们让他生的气加起来,也比不上倭国送给他的‘开国登基大礼’让他生的气。

他当即就在朝堂上扬言出兵,必须要征服倭国,可事实却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出兵。

他不想出兵吗?

他不仅想出兵,还想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大明水军扬威于海外,就像李世民的大军活捉颉利可汗一样,亲自把倭国的鬼皇活捉回大明。

要知道前元最强盛的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倭国都没有成功,如果他成功一战定邦的话,即便是不能一次就让大明的声望重回盛唐,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可摆在他眼前的现实,却是他的水军战船无法抵御海上强风,无法横跨大海,只有靠着海岸行军。

而靠着海岸行军的航线,也只有沿着高丽半岛以南,顺着海岸线直驱倭国。

可现在的高丽,一方面与大明来往,一方面又与北元来往,甚至更加听命于北元!

也因此,他无法借道高丽沿海行军!

不仅如此,国家百废待兴,户部财政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粮支持!

没有办法,他只有暂时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只有暂时就此作罢!

“就当是小孩子说大话了。”

“能让大话成真的,也只有咱这个从小就糊个纸帽子当皇帝的朱元璋!”

“......”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再次欣慰的笑了笑。

他并不怪他们说大话,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只是这个想法实在太好高骛远而已。

当然,他也坚信后世儿孙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他也可以肯定,自己绝对看不到这一天。

他们现在要做的,那就是先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他就又听到了孟浩那认真而坚定的嗓音。

“能做到,只要你们听我的,就一定能做到。”

“只要你们当了将军,我就可以让你们的大炮炸死更多的人,还打得更加的远!”

“不仅如此,我还可以让你们的战船,抵御更强的风浪!”

“当然,前提是叫我大哥的你们,得都当上朝廷的将军才行!”

“......”

孟浩话音一落,三人便当即一惊,眼里还尽是不可置信之色。

他们都没有接话,因为他们都觉得孟浩是在吹牛,但就这认真且自信的气势来看,还真的不像是吹牛。

如果真不是吹牛的话,那就必须是一辈子的大哥了!

可这可能不是吹牛吗?

三人对视一眼之后,李景隆就半信半疑道:“这可能吗?”

孟浩只是淡然一笑道:“怎么就不可能呢?”

“大炮没被先人造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先人也会问这可能吗?”

“可结果呢,不也造出来了?”

“再者说了,我又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是想办法加强威力,加大射程而已,又怎么会做不到呢?”

“行了,说这些就扯远了,爱信不信吧!”

“赶紧把姑娘们叫进来,别耽误我们宝贵的娱乐时间......”

片刻之后,之前被叫走的‘七仙女’又赶紧回来,继续奏乐继续舞,他们也决口不谈正事,继续吃喝继续撩。

但孟浩的思绪,却不在歌舞吃喝上,他正在脑子里完善他改变命运的计划。

他之所以当着这三位小弟的面,夸下这么一个对他来说不是海口的海口,那是因为他知道他们三个要不了多久,就会随军出征攻打北元。

哪个当爹的不想自己儿子立功?

虽然儿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功勋吃到死,但这些开国武勋却都是有骨气的主!

甚至他们还会互相攀比,谁的儿子在军队里立的功劳大。

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三位小弟的部队装备更上一层楼,帮助他们立功。

而在此过程中,他也会因此在武勋二代的圈子里扬名,从而收更多的小弟。

这些武勋一代是他朱元璋的小弟,他就收武勋二代为小弟。

老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必定会死在沙滩上!

只要事情进展顺利,到了十三年之后的洪武十八年,老一辈的武勋走得差不多了,就是小一辈的武勋当家。

到了那时候,他孟浩的小弟的数量,就会多于朱元璋的小弟!

再加上这些小弟还得靠他孟浩发财,真就是想让他们不保他孟浩都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