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打仗容易,治理太难49(1 / 2)

陆炳不管有没有朝廷的任命,直接将这支万人缇骑交给了俞大猷指挥。

好在俞大猷没有一般书生的迂腐气,也没有嫌弃锦衣卫的恶名,痛快地接下了指挥使一职。

他将队伍分成先锋营、中营和机动营,各营分别统辖3000人、5000人和2000人

先锋营由霍永昌率领,他自己统领中营。

大军在开封府城外休整一夜,次日清晨,绕城南下。

左千秋则领着五百校尉连夜出发,为大军提前架桥铺路,肃清障碍。

一路过襄阳,渡长江,经岳州,到常德府后再次整休一夜,再由常德知府安排,借用了漕运的几十艘大船沿柳江直下。

如此这般,缇骑半个月后便到达广西与安南接壤的镇南关。

此时正值秋末,淫雨霏霏。

陆炳带着左千秋、俞大猷、霍永昌,在镇南关守备余培泉的陪同下,登上城楼。

左弼右辅,镇南关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非凡。

遥望远处的安南,尽被深绿色的丛林覆盖。

陆炳问道:“余守备可知安南的来历?”

余培泉迟疑回道:“卑职五年前调来此地,听说莫登庸杀了安南篡位,建立莫朝,自命为帝。”

“在此之前呢?”

余培泉挠挠头回答不上来。

安南扰边已有百年,大明北有鞑靼,东有倭寇,兵力吃紧,难以兼顾南境,这百年来竟然一直听之任之。

边军中优秀的将领不愿来此,来此的又对安南无能为力,更有甚至,私受安南的贿赂,索性不反抗不汇报,将这片边境闹得乌烟瘴气。

余培泉本是草包一个,看到这种情况,干脆与敌同乐了。

谁知会有一名锦衣卫头子带着军队前来镇南关,吓得余培泉惶恐不安,正在苦思如何应付陆炳。

见到余培泉的窘状,俞大猷替他答道:“最早,唐高宗在此设安南都护府,到了唐末,安南趁乱自立为国。永乐年间,成祖为图谋西洋,给郑和的舰队建造港湾,以英国公张辅用兵安南,让安南再次成为大明属地,并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

“原来如此,那现在为何又成了安南国?”

对于这段历史,贫寒子弟出身的霍永昌自然不知。

俞大猷惆怅不已:“宣德年间,安南人反叛,大明军队连吃几个败仗,宣德帝认为边远之地无须浪费国力,便弃置了交趾,任其自立。”

“败家的玩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