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登闻鼓(1 / 2)

陆松看傻了。

鲁珲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同知大人,您没事吧?”

“没事……文孚你?”

“我怎么了?”

“两年不见,文孚你的变化太大了,竟然让为父忘了你本来的样子。”

“你记住我现在的样子就好。”

“唉,子大不由父!张家与夏家必然不会善罢干休,你好自为之吧。”

陆炳无视陆松的情绪,而是对鲁珲说道:“你随同知大人回府,将那名叫江小贵的苦主接到这里来。”

“是。”

又是一声“同知大人”,让陆松忍不住怒道:“你不认我这个父亲也就罢了,莫非连妻儿也不要?经儿整天在家盼着你归来!”

“知道了。”

“还有陆忠去哪里了?”

“我早就派他回京报讯,难道他没有回府?”

“没有。”

深受打击的陆松没有再说什么,带着鲁珲走了。

陆炳继续安排任务:“左千户,找一名擅长写讼状的文书过来。”

“是。”

左千秋很快找到了人。

接下来,那名文书按陆炳的意思,连续写了两张讼状。

等鲁珲带着江小贵回来时,一切皆已安排妥当。

“出发吧。”

陆炳与左千秋一前一后骑着马,鲁珲赶着马车行驶在中间,一行穿过闹市,最后在午门外停了下来。

正午的阳光照在紫禁城的红墙上,倒是给这座阴冷的皇宫凭添了几许暖意。

午门外竖着一个半丈多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摆放着一面漆成红色的巨大皮鼓,旁边还摆放着两根厚实的木制鼓槌。

这便是专供百姓鸣冤的登闻鼓。

登闻鼓源自周朝的路鼓和肺石制度,朱元璋建国后,不仅沿用了这一击鼓鸣冤制度,还专门派御史值班,以防止官员敷衍。

而且,登闻鼓就设在午门外,即使皇帝处于深宫内院,也有可能听到鼓声。

南京如此,朱棣迁都北京后同样如此。

陆炳几人走近的时候,负责值守登闻鼓的胡御史警惕地走过来。

与畏惧锦衣卫的其余官员不同,御史们都是又臭又硬的所谓清流,而且天生反感锦衣卫。

胡御史年过六旬,脾气更为古怪,他扫了一眼陆炳等人的服装,脸就搭拉了下来。

“来这里干什么?”

陆炳没有理睬。

如果说宋朝的言官还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到了大明,言官早成了沽名钓誉,结党营私的护身符。

论起对国家对百姓的危害,清流们指不定还在权臣、厂卫、宦官之上。

鲁珲停下马车,先将江小贵抱出来,举在肩膀上,再回复这老头。

“自然是来敲登闻鼓。”

“胡说八道,你们锦衣卫有自己的衙门和监狱,还来这里喊冤?我看看今日个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

胡御史装模做样的将手掌横在额头上,望着空中的太阳。

鲁珲将那两根鼓槌取了下来,递给江小贵。

江小贵看了看陆炳,陆炳对他点点头。

似乎获得了极大的勇气,江小贵将手中的鼓槌重重敲了下去。

咚咚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