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收人心(求追读)(1 / 2)

出了茶摊,贾琮怀揣着银子,总想消费些。

府中事,除去要给晴雯些犒劳,再就还有归还薛宝钗簪子的事。

簪子当然是不能归还的,只是指个路,怎么能算作是还清了一份人情,那也太轻巧了些。

如此盘算着,贾琮发觉一小摊,深蓝色的一张布上,林林总总摆着两排十件金银首饰。小摊的主人也是一妇人打扮,穿着虽算干净,但也不算好,很难和这些金贵的首饰联系在一起。

以贾琮猜测,这首饰恐怕来路不明,不是偷来的,便是谁家家道中落,不想去当铺被压价,便先在这街上摆摊,寻个有眼缘的。

不过根据大夏律法,只要买卖形成,不问缘由,物事便归买家,至于来路一切责任都由卖家承担。

也因此,夏朝的商人交易更繁盛,对买家处处利好。

“这簪子怎么卖?”

贾琮顿下身,从中挑了个累丝金簪,嵌着一块儿蓝宝石。

“小公子真有眼力。”摆摊的老妪先是捧了一句,又道:“这是我这摊里最好的一根簪子,为‘蟠桃金丝宝石簪’,今日我也还没开张,若是公子真心想要,便就给五十两好了。”

贾琮一皱眉。

这老妪可能看他年岁不大,故意诓骗,金簪多说也就十两银子,出自名匠之手或许还能更贵些,但你这明显来路不明的饰物,去当铺也只能以金价折算,如何能值五十两?

贾琮吐了口气,道:“五两,没开张我帮你开个张。”

老妪方才的笑脸一转眼就成了哭脸,“公子你莫要说笑,这是纯金攒丝的簪子,怎就值五两,能不能再让些个?”

“就五两,你知我是个识货的,也敢一口叫价五十两?”

老妪方不能辩,只好道:“那好,我给公子包起来,顶算开个张了。”

老妪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小姐说最好能换出五十两来,买多了都算她的好处。

若是真一单卖出了五十两,算是占了个大便宜,如此才叫价五十,也是诳一诳面前的小少年。

贾琮没打算将薛宝钗的宝簪物归原主,便就买个替代,先送还回去,证明自己还惦记着这事,而且挑明了指路不能算作人情偿清,往后还要细水长流呢。

留在手里的簪子,自然还是有机会亲手为她戴上才好。

想着昨日独薛宝钗与他想到一处,又信任的送书卷过来,贾琮很难不以为知己,心有所念。

“嘶,我不会被薛宝钗当成汤姆猫了吧。把她这么理性的女子,当作恋爱脑也太不理智了,不行我还得小心些试探。”

想到这一种可能,贾琮有些后怕。还好他新时代男青年醒悟的早,不然就要沉沦变舔狗了。

人家不过示好,你孩子名字都想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