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黎山3 43(1 / 2)

黎山脚下其实有个颇为繁盛的村镇,名唤七苗镇,传闻此镇之缘起,便是仙人授了七颗种子,生成七种作物。“桑养蚕,麻织衣,鸭食浮萍人食粟。槐架梁,茅盖顶……”

一路上,三人净听的小儿传唱,这七样不过都是普通东西,别处也有,怎么到这边编这么个故事?

苏牧云曾俯身问那在泥地里滚的小孩,“黎山上有人没?”

“黎山,那是什么山?我们这儿只有个好高好高的山!”小孩拖着鼻涕回答。

黎山,曾是天下九山之首。

这小儿说他不知道这山的名!

“问他做甚,往前走。”季恪觉得他是无聊透顶了,向旁人打听干嘛?还向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智未开的孩童问。

“走。”

七苗镇实为富庶,店铺敞门迎客,满街的摊贩吆喝呼喊,好不热闹。卖肉的摊子上横躺两片猪,卖肉的磨着剔骨刀:扎蓝头巾的大娘挎了个竹筐,正细细拣着肥瘦;卖糕的小贩拿竹叶包了一片,递到孩童手上,又接过一个大子儿……

季恪视而不见,只是径自穿过村镇,也不顾街巷热闹,连看都不看一眼,领着身后的两个人要到山脚下,等到发现了荒草掩住的青石阶时,他才回头。

回头,后面两人一人捧了一块儿软糕,嘘嘘着热气,将他推到一旁就上山,还不忘塞他一个。

那糕点拿宽竹叶包着。

不过就是黄米粉蒸的,拿筷子蘸一下花汁点上几个点,讨个吉祥如意的说法。

温热绵软。

季恪咬了一口,里面裹的豆沙馅,还不错,味道没变。

封释与苏牧云趁他闷头往前走的时候,在后面偷偷买的,总共五个,两人每人吃两个,给他留一个!

封释才刚刚踏上石板,便觉着不太对劲,拉住苏牧云。

“怎么啦!”苏牧云问。

“上面可能有人。”封释看着那石板铺成的小道儿颇为谨慎。

“怎么看出来的?”季恪问。

“你看那上边,就那棵树,枝丫横断,切口整齐,明显是拿刀斧砍的,可是周围只有这一枝断了,不能是七苗镇的人上来砍柴弄的!还有石板,青苔上隐隐能看出些脚印,那一旁的草有伏倒,山上的人是在山顶还是在山腰?”封释猜想着。

“管他山腰山顶,我只知道他的脑袋会被我扔到山脚下。”季恪握紧手中的剑,径直向上。

“看背影有些怒气冲冲的。”苏牧忧心。

“气就气嘛,早就昭告过了。擅闯此处者,杀。”封释倒是不在意。

黎山之清雅俊秀天下皆知,曾有飞瀑玉琼泉,飞流荡下,于青石间激起无数碎玉般的水珠,不似银河倾泻,但也是壮阔非常。而飞瀑下的小泉涌成潭,却是一汪碧水澄澈见底,有一指粗细三寸宽的小鱼。

“其实石头却不溜圆,有些还尖尖的,可扎人了,其实就是他们几个练剑在边儿上的时候,时常将外面那些尖锐的石头掀到里面。”封释一边走一边为苏牧云讲黎山。

他记得不清,只能凭印象说。季恪也讲了一点,可是他讲的很让人扫兴,他说的玉琼泉,是大水珠子崩人脸,那池子里面冰凉透的……

苏牧云急急忙忙让他住口,又问封释,“你为何知道如此清楚?”

“呃……我在里面洗过澡。”封释有些不太好意思,“那时候还小。”

“有多小?”

“我娘抱着我洗的。”

“哦!哎呀!”苏牧云正想感叹,却稍不留神被身旁树枝刮到,正要抬手摆开,却发觉那上面挂了个鬼脸雕像,不由惊叫。

“什么。”另外两个人围了过来。

那鬼脸雕像由桐木所做,却不是獠牙青面,耷拉着眼皮半咧嘴,阴森非常。

“很有意思呀,这外面黑乎乎的一层碳。”季恪用手摸了摸那鬼脸外层,手上立刻粘了一层黑粉。

“这是做什么的?”苏牧云问。

继续往上走,他们发现了许多个这种鬼脸,圆溜溜悬在树枝上, 越往上就越大,且都是挂在粗壮树木的枝干上。

“这好像是个阵法。”季恪拍着脑袋,如果玉寒秋和云随在的话,应该是能一眼看出来的。

可惜季恪没有跟他二人学过,只翻过几页风沧澜的阵法图。

再往前走,便发现有一大片树枝残败,草叶萎靡的地方,遍地都是被人踩踏过的痕迹,似乎有谁在此处大战一番。

此处貌似还有腐臭气,已经是夏日,躁热,别是什么东西死了?

四周寻了两三丈,便逢见两人尸体。

一个尖嘴猴腮老鼠状,身量瘦长高挑,会道袍破败,整个人蜷到一块,似乎被谁一刀封喉;另外一个已经糟烂,只能勉强看出来是具人的骸骨。

这两具尸体便在草丛里。

“向前走吧!看这两人的死状,一个多便宜,竟看不出来是谁打的了,另一个又是对留恩有多大恨呢?留个完整刀口让我瞧瞧是哪家门派的剑法!”封释摇头叹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