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唐朝会68(1 / 2)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日之期已至。

李麟戟在这宝贵的三日内,并未因即将参加朝会的荣耀而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准备之中。

他深知,朝会上的每一次对答,都可能决定着自己的仕途起点,乃至影响到将来为国效力的机会。

在家中,李麟戟的小院显得格外安静。书房的烛火常常通宵达旦地燃烧,映照着他专注而坚定的面庞。

他不仅温习了儒家经典、历朝治国方略,还特意研究了近年来大唐的国内外政策,以及民生问题,力求做到胸有成竹。

不仅如此,李麟戟还请教自己的兄长,听取他关于朝堂礼仪的教导,确保在朝会之上举止得体,不失士子风范。他反复练习着各种可能的应对之辞,既要体现自己的见解,又需保持对朝会的尊重。

李雪雁也不时前来,为他研磨添香,偶尔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帮助他拓宽思路,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她温柔的目光中满是鼓励与信任,让李麟戟的心中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必胜的决心。

程处默虽然不能在学业上提供太多帮助,但每日都会抽空来探望,用他的方式为李麟戟加油打气,甚至不惜扮丑逗笑,缓解李麟戟的压力。

到了第三日一早,李麟戟身着整洁的士子服,精神抖擞地站在庭院之中。程处默、李雪雁和孙良才等人都在旁送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祝福。

“麟戟,去吧”

李麟戟深深鞠躬,感激地望着每一位支持他的人,然后挺直腰杆,迈出了家门。

李麟戟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青石铺就的大道,向那座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大兴宫走去。

秋风微凉,拂过他的衣襟,带来一丝清醒与庄严。李麟戟心中充满了敬畏,同时也有一丝自豪——今天,他将在这里,与众多朝廷重臣一同参加朝会。

随着他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兴宫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高耸的宫门,雕刻精细的石狮,以及那一队队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的守卫,无不彰显着皇权的威严。

李麟戟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士子服,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无可挑剔。

沿途,李麟戟遇见了许多同样身着官服,行色匆匆的官员。他们或骑马,或步行,脸上带着严肃而庄重的神情,显然是赶往朝会的大臣。

这些官员中不乏年岁较长、资历深厚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朝会的重视与期待,也提醒着李麟戟,即将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聚会,而是关乎国家大事的决策之地。

李麟戟抵达太极殿前,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初照,给这座宏伟的建筑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太极殿前广场宽阔,石阶层层递进,直达殿门,两旁排列着威武的金吾卫,更显得庄严肃穆。

“麟戟,早啊!”正当李麟戟步入太极殿广场,沉浸在四周庄重的氛围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一侧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转头望去,只见孙伏伽,面带微笑,正稳步向他走来。

稳,是真稳,看到孙伏伽,李麟戟心中暗自思量,不愧是已经做过官的。

“伏伽兄,早!”李麟戟微笑着回应,加快脚步迎了上去,两人相互行礼,态度中既有士子间的敬重,又不失朋友间的亲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