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要塞武关 71(1 / 2)

(本书在17K小说网首发,请勿转载,尊重著作权http:\/\/www.17k.\/book\/90591.html,大梦依稀声明)

王建、覃寒山两人在过了白玉渭水桥后,便与杨坚毅、王霖分道扬镳,沿着咸阳南下武关大道连夜驰骋。在经过蓝田塬的大营时,王建将林弈颁下的军令交给大营前的守卫队长,吩咐他亲手交给营中的蓝田将军,而后又匆匆上马,饶过蓝田军营,继续向武关赶去。

武关是秦国的驻军四塞之一,北接崤山山脉,南频丹水河谷,直接威胁原战国时楚国的淮北富庶之地,也是秦国关中的东南大门,寻常驻扎两至三万山地步军,主要是防范楚国及山东其他战国偷袭。秦昭王时,山东六国合纵联兵攻秦。楚国春申君曾率五万楚国山地精锐之师及十万齐军,欲趁正面函谷关大战之时,偷袭东南的武关。结果,被白起部将在武关前东南处的臼口谷地,以两万重甲步卒伏击,一仗杀得血流成河,狼狈溃逃出崤山山脉,结果又被白起的铁骑包抄,几乎全军覆没。武关前的山地通道,蜿蜒曲折、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地形险要不下函谷险道,故而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武关的作用降低,守军兵力也有原来的两至三万降到一万上下。

然而,自陈胜吴广起义,山东重陷入战乱之后,武关对于秦国中心的关中腹地来说,其门户作用又骤然凸显出来。武关若失陷,则山东叛军可越过商於郡的熊耳山,长驱直入直逼关中平原。而关中秦军除了能在蓝田塬处再设一道防线外,几乎无险可守。故而,除了东面的函谷关,林弈一直担心武关的战事。若是刘邦部行动神速,那便有可能在林弈等人还未在蓝田塬布置好第二道防线之前,强行突破蓝田塬,直逼两百里外的都城咸阳。

王建两人遵照林弈的将令,一路上换马人不歇,昼夜兼程赶路。实在熬不住了,便伏在马背上,边赶路边打盹,连干粮也是在马上匆匆啃几口了事。虽然时令已是严冬十一月,可连续数百里地在纵马奔驰,两人厚实的缁衣里头竟也全是潺潺冒汗,冷风一吹,冰凉凉的竟让这两个铁塔壮汉齐齐打了个冷战。

蓝田大营距武关三百余里,两人奔行一昼夜,翻过商於郡的熊耳山,进入广袤的崤山山地,便快要接近武关。两人放慢奔行速度,随时警惕留意着前方道路及四下松林,生怕不小心与刘邦的前军斥候突然遭遇。然而,如此缓慢摸行了二十余里,眼瞅着翻过前面一道山塬便可见到武关城,王建两人却依旧连个人影都没见到。“莫不是林将军估计有误,刘邦盗军尚未攻破武关?”王建一面在马上颠簸驰骋,一面心下猜度道。

天色行将暗淡之时,王建两人堪堪登上了那道山塬。借着朦胧云光,两人瞅见山脚是一片谷地,一条山路从谷地中央穿行过去,路的尽头有一大片民房,再向东一拐,便是建在峡谷间的方三、四里的武关关城。武关东西走向,城墙用夯土垒筑,外包青色砖石,门洞处的城楼高约三丈。整个关城不大,但却是据险而建,北依高俊的少刁山,南临武关河,只需有一军守定关城,纵是有数倍十倍之兵力,亦是难以轻易破关。

此刻在这片抵近关城背面的山谷之中,却是遍地军帐,军营中,时时传来人喊马嘶,还有阵阵袅袅炊烟升起。“是守护关城的秦军?”王建暗自疑惑道,随即又摇头否定掉。山谷里的那些军帐,布置的杂乱无章,车马器械到处摆放、随意乱丢,丝毫没有秦军军营的整肃之象。再定睛往关城处细看,王建心下兀地一骇,关城上秦军素有黑色大纛旗已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土黄底色的大旗,旗上一个大字远远的望不清楚。很显然,武关已经易手,山塬下的这片军营及关城上的守军,很可能便是沛公刘邦的军马。

“王兄,眼下我们该如何行事?”覃寒山自然也看清了眼前的形势,低声问了句道。

“天黑之后,摸入营寨,查清谷地敌军的底细再说!”王建皱眉沉思片刻道。虽然王建身形稍为矮小,但却曾任原秦军骑兵百长,也比覃寒山年长,所以曾任什长的覃寒山才会下意识地向他请示军令。

“诺!”覃寒山盯着山下依稀开始亮起堆堆篝火的军营,拱手应声道。

正在此时,王建突然一打手势,示意覃寒山作速噤声退下山脊。两人刚刚退到山脚树林中藏定身形,一队轻骑晃晃悠悠地奔上那道山脊,停了片刻,便又转到别处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