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调和 12(1 / 2)

亭子里那个银丝长须的老者依然还坐在这里,看到我来了,他照例向我招了招我。

我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心里没有了那种初次到来的慌张于忐忑,我径直的向亭子走去,我记得老徐是让我来学调气和阴阳眼的,既然是学,我就要有学习的态度吧。

于是走到老者面前的时候我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弯腰作揖道:“先生您好,晚辈因体内的阴阳录,时被阴物所缠,故特来请教调气与阴阳眼之法,还望先生教我。”

老者捋了捋长须笑道:“你小子怎么自己进来了,看来是有高人指引啊,这一来就想直接悟大小周天?也罢也罢,既然是来求学的,我就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这个天分。”

说罢老者就闭上了眼睛。这时我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气开始有了变化,忽冷忽热的,想想也能理解其中缘由。

这老者是阴阳录所化,而阴阳录又在我体内。所以此刻我看到的一切应该都是幻境,真实世界的我这时应该在我家的客厅里。

不一会儿老者的眼睛睁开了,问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蓬莱在何处?”

好问题,这老头不愧是阴阳录。

老头问的“蓬莱”,一定不是指的现在的山东省蓬莱市,我如果傻呵呵的回答“蓬莱在山东”一定当场让这老头一脚给踹回去。

他问的蓬莱应该指的是道家的圣地,那传说中各路大神居住的地方。

最早对蓬莱仙境的描述是出自《山海经》,其文是“蓬莱山在海中”,不过这里的海指的应该不是大海。

因为在那个古老的年代,海之广阔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无边的、未知的。

这个“在海中”更真实的意思是表示在一个未知的地方。

当然我也不能回答“不知道”,这样我估计也会落得一个被踹的下场。

我也闭上了眼睛,静静的思考着,我又想到了一个爷爷小时候说过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佛教的第六代祖师爷”慧能“。

慧能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农名,当他第一次接触到佛法的时候就被其内容深深地震撼,决定出家了。

就在他出家的当天,当时的佛教五代祖师爷弘忍感觉到自己就要圆寂了,在寻找一下任的接班人。

于是他出了一个考题给众僧,谁能答出来就能接任第六代掌门。

问题就是“什么是禅?”

一时间没有人回答的上来,这时弘忍最得意的大弟子想到了答案。

大弟子就拿起了毛笔在寺院的墙上写下了“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意思是要保持自己身心的纯净,时时刻刻告诫自己不要有杂念。

其他的众僧看了都佩服大弟子的文采与悟性,而师傅并没有说话。

当晚慧能才正式的进入了寺庙,他在晚上起夜的时候看到了墙上的诗句,摇了摇头。

慧能拿来了笔在原句的旁边写上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切都被师傅看到了,当晚师傅就传位于慧能。

是啊,道也好,禅也罢,一切的起源都是大道。

就和老徐说的一样,可能途径不一样的,但是终点是一致的。

而老者在这里问的”蓬莱“指的应该就是大道。

他想问的是”何为大道?“

在几千年前,六祖慧能已经指明了方向,而如今“菩提本无树”这样的道理,除了成为流行音乐的歌词,还有几人能懂?

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已在道中。

于是,我伸出了我的手指,指向的旁边的野花,回答道

“蓬莱在这里。”

“哈哈哈”老者发出了一声洪亮的笑声,两只眼睛从我的脚板开始扫视到我的头顶,点着头连说了3声“好,好,好“看起来的的回答还算能让他满意。

“果然有悟性,既然能悟到这个程度。这大小周天之法想必对你来也不是难事了。“说完之间这老者的圣体渐渐变得透明了,好起来好像就要从我眼前消失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