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道门酒宴,月中仙子降世来31(1 / 2)

这日天还未亮,赤心观门外就已经站好一队队凶蛮粗豪的蛮兵。

清晨时分,陆城、陈清风、陈清云三位道长带着赤心观内一众神道弟子出观,弟子立于两侧等待贵客。

两盏茶的时间后。

于东方半空当中,腾云驾雾飞来一众人。

为首之人是一位羽衣高冠、双眉入鬓颇为俊朗的中年修士,在他身后则跟着十二位道童,六男六女分列左右,有捧拂尘的,有拿宝剑的,有拿桃木令牌的,有拿香炉的,有拿蒲团的,当真仙家中人,气派极大。

筑基境修士唐石,蛊神教摩云洞府二代弟子。

他本是阴山老祖的徒孙辈修士,但是性格坚忍刻苦、不似同门中人一意求快,钻研道法、打磨修为,最终修成地道筑基功体。

因此被阴山老祖赏识,直接就收为二代弟子,至于他上一任那个便宜师父,被阴山老祖挖出心肝吃了:

你自己修炼不成也就算了,你教不好徒弟也就算了,现在,你连发现良材美玉都做不到,那么留你何用?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是自那之后摩云洞府内二代三代打压弟子之事越发严重了,凡是不愿同流合污者,甚至会被自己师长害死。

石原县内建立起赤心道观,扫灭血食鬼神。唐石受诏祖师法旨前来交涉。

在来之前,唐石仔细揣摩过祖师意向以及火云洞府的背景的。

他一开始就觉得祖师无意与火云府交恶,而在其后仔细调查过火云府背景后,就更加坚定他要与之交好的心思:

火云府传承一脉三真人:

大师兄黄龙子,魔道巨擘,万兽化身宫大长老,执掌万兽天宫于西域纳享仙福。

二师兄赤神子,大唐国教火云府祖师。

三师妹灭鸿子,藏剑宫执法长老。

这三位就算是师尊也不会想无缘无故的得罪,更何况自己?

于是唐石命人备好礼物,礼数周到的先遣心腹之人到赤心观拜访,然后,再亲自前来拜访。

陆城、陈清风等人又不是找死,对方修为深厚有意结交,又肯约束蛊虫徒众,赤心观三人便也好好接待这位摩云洞府二代弟子。

四年下来,在双方都是有意结交之下,居然相处不错,唐石修为深厚对于南疆风物事迹了解甚深,陆城、陈清风、陈清云三人作为正道真修各有所长,都不会让对方轻视了。

今日,亦是如此。

“唐大哥就是喜欢这般排场。”陈清云轻笑言道。

“也是对的,在十万大山当中蛊神教修士就是神仙中人,甚至我们三个在此地,也是神仙中人,讲究这样的礼数排场,在平日里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陈清风回答到,陆城站在两人中间不言不语,直到唐石与他身后一众道童男女落地,陆城才引臂请众人进入观中。

“赤心观的这片桃园,开得真是艳丽。”

那些蛮兵是不入赤心观的,就在外面等候,唐石身后跟随着十二位道童男女,陆城三人身后也只跟随六名观中弟子。

游园,赏鱼,对弈,读经,四人不时探讨道法,这样便是数个时辰过去了。

时近夜晚时,赤心观设下酒宴,宴请唐石上修。

“前些时日,我猎了一头碧火蟾蜍,其肉在经过烹调之后鲜嫩无比,你们三人不可不尝。”

随着唐石轻轻挥手,跟随在他身后的十二位道童男女纷纷上前,在四人案几上布置下各式酒肉瓜果,皆是蕴含灵气的灵物,食之有益修行。

至于之前赤心观准备的好酒好肉,自然是端到双方跟随而来的童子那桌。

“又让唐大哥破费了。”陈清云双眼发亮的夹起一块灵肉,放入口中品尝。

“哥,陆师兄,真的是异常鲜美!”

以唐石的修为要杀他们的话,也不用浪费蛊毒,更何况这里是在赤心观,陈家兄妹早就在陆城那里知道,寻常蛊毒在赤心神辉下无所遁形,那些能够隐藏起来的,三人也防备不了。

因此,大家还不如放松一些。

在饮宴的过程中,四人也不时交谈道法心得,唐石是修为高明,陆城三人则是道业积累深厚,交谈过程中不时就各有所得,若非如此,这四年来唐石也不至于折节下交到这种地步,是因为有所好处,他才常来的。

“唐大哥,这段时间陆师兄又指点过我剑术,我今日舞剑,给大哥观赏以助酒兴。”

陈清云品尝几口经过特殊烹制的碧火蟾蜍灵肉,又喝下几口灵酒,兴致起来,取出剑器红绫。

她的剑器是法器,红绫也是法器。

陆城为增加她自保的能力,特意按照其性格特点为她编创了一套配合施展的剑术。

此时此刻,陈清云在四人中间施展演练起来,当真是绫如炎龙,剑似飞虹。

经过这四年的交往,唐石也深知陆城剑术精烈,只是从未见过陆城真的出手,此时见到陈清云舞剑,唐石初不在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名中年道人的目光就渐渐凝重起来。

因为修为的关系,他甚至比陈清云自己都更能理解领悟到,这套剑术当中内蕴的凶猛与凌厉。

“好,好剑术!清云舞得好,但这剑术更是精彩。”

陈清云一舞作罢,意兴飞扬。

唐石击节为喝,也是兴致高亢。

他的目光缓缓移至陆城身上,而那年轻道人只是轻笑,高举牛角杯示意与其对饮。唐石见此,也是举杯饮胜。

又过三巡。

陈清风自席位中走出来,一手持杯,一手持筷,击节而唱: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这是前辈真人用以劝后辈学道之士的真言警句,陆城摇头晃脑听了一阵,也忍不住附和而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