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文帝:从藩王到削藩,屁股决定脑袋(1 / 2)

“相比推恩令来说,贾谊的《治安策》确实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裂诸侯国之后,那些力量并没有被朝廷掌控,这确实是有不止之处!但是你说的自相矛盾指的是?”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李鸿运所说的自相矛盾有些不理解!

看到有人有不解的地方,李鸿运当即解释说道:

“也是我没说清楚,最开始的时候,贾谊在《治安策》中强调‘疏者必危,亲者必乱’,也就是说,在贾谊看来,诸侯王叛乱是不分亲属远近的!但是除了‘众建诸侯’之外,贾谊还向文帝提出了另一个策略——以亲制疏,即扩大与文帝血缘关系近的诸侯王的势力,用以制约那些关系疏远的诸侯王。

比如梁怀王死后无子,按照惯例封国应该撤销,但是贾谊却建议立刘武为梁王,并扩大梁国封地!使梁国成为了诸侯中最强!

文帝最终也采纳了贾谊的这一建议,这刘武之前也有提到过,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在七国之乱中,和汉将周亚夫一起平定了七国之乱!

但是梁王刘武虽然为平定七国之乱做出了贡献,但是其势力也越来越大,骄横跋扈,最后甚至想要继承景帝的皇位,差点酿成霍乱!

这便是贾谊政策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提出疏者必危,亲者必乱,众建诸侯的人是他,提出以亲制疏又立诸侯王的人也是他!”

当李鸿运将贾谊政策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说完之后,

除了大魏太子安逸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表示认可!对此李鸿运也是饶有兴趣,想听听这些皇帝们的看法!

大夏皇帝林远率先发言:“在我看来,这种前后带有矛盾之处的措施,并非是施政者的无知,相反,越是有自相矛盾之处的地方,就越是证明,是当时的形势,让贾谊和汉文帝,除了这样做,没有别的好办法!”

“既然你我都能看出贾谊策略的前后矛盾之处,贾谊和汉文帝极大地可能也是知道的,那么汉文帝还是实施了这样的策略,就说明这个“以亲制疏”在当时,有实施的必要性!至于说梁王刘武之后的谋夺皇位也好,引发战乱也罢,这在汉文帝施政呢过的时候,并不是最迫切需要注意的地方!”大燕皇帝周峰接着说道。

“寡人也认为,施政虽然讲究要看的长远,但是当下问题,但是当前的问题,有可能让你顾及不了长远的利益!而且之前你也说了,七国之乱是梁王和汉景帝一同平定的,既然梁王在此处起到了作用,这就说明了贾谊的这一策略,是有用的,甚至是必须的!

至于之后的梁王作乱,那都不是当务之急!所以你觉得贾谊前后矛盾,但是结合之后发生的七国之乱,寡人倒是觉得这是贾谊高瞻远瞩的地方!”卫国国君李康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靖王朝钟天也跟着说道:“虽然政策上是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但是这两个策略朕也觉得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后者很可能只是应付诸国的无奈之举,毕竟一劳永逸与操之过急,有时候也只是在一念之间!况且你也觉得推恩令比削藩策高明,晁错的削藩策相比而言,不应该是更加直接,更加一劳永逸么?”

当一众皇帝们都发完言,李鸿运也开始审视起自己观点,特别是钟天最后的几句话,一劳永逸和操之过急,两者在行为上来说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就是因为结果的不同,而导致了这两个词汇的不一样,谁都想一劳永逸,但是一劳永逸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会超出想象的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对局势的掌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