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议迁都46(1 / 2)

题外话说完,朱元璋说起了正事道:“这次,咱让你过来可不是听你评价三位皇子的,前些日子,咱得到密报,上面记录着一些淮西勋贵在凤阳的不法之事,咱打算让你前往凤阳,查探清楚事情的真假。”

自朱元璋从监牢看过廖永忠之后,他明面上虽然没什么,但廖永忠的话就彷佛一根刺一般,扎进了朱皇帝的心里,越扎越深。

他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那些淮西老乡会如此的大胆包天,更不相信李善长所督建的中都是人间地狱。

想来想去,朱元璋决定亲自派人区瞧瞧,那些人到底在凤阳做了什么?至于人选,那不是现成的吗?故而才有了刚才之事。

“淮西勋贵在你眼皮子地下都敢做出不法之事,更别说凤阳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事还有假的吗?”听到朱元璋的话,杨帆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的。

朱元璋似乎没听到杨帆的话,继续说道:“咱与淮西的兄弟们一起同生共死,是从尸山血海里走过来的,咱是苦出身最恨贪官污吏,咱不相信那些老兄弟会干这些事,杨帆,你一定要好好查探清楚,勿要冤枉一个好人。”

“臣遵旨!”杨帆连忙答道,刚才的他才反应过来。

凤阳可是淮西勋贵的大本营,自己如今已经彻底得罪了淮西勋贵,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去凤阳,岂会放过自己,而且自己还是带着皇命去查探他们的腌臜事的,他们更不可能放过。

“既然你都清楚了,那就去好好准备一番吧!对了,你到了凤阳要多留意中都的建造情况,那里以后可是大明的中枢。”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未来的大明首都,朱元璋自然想把它建设得更好。

“有什么好看的,反正以后你也不会搬过去。”闻言,杨帆忍不住嘀咕道,史书上可记载得清清楚楚。

洪武八年四月二日,朱元璋来到凤阳,现场查看进展并论功赏赐,然当时朱元璋就在凤阳呆了26天,就回了应天城,然后下旨,停建中都,耗费了六年时间一百多万人心血的中都城,就这么停建了。

“杨帆,你在嘀咕什么?”

听到这里,杨帆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陛下,凤阳实在不适宜做都城,还请陛下下旨停工,以免浪费民力。”反正早晚都要停建的,还不如提前停了,还能节约点钱,让百姓早点回家。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闻言,朱元璋冷冷的望着杨帆,浑身都散发出一种危险的气息,在迁都凤阳这件事上,他不容许任何人质疑。

对,就是这样!

本来他只是不忍心,故而才说出这句话来,没想到竟然让朱元璋有如此大的反应,杨帆内心那颗作死之心再次飞扬了起来。

只见杨帆对着朱元璋道:“陛下,您欲迁都凤阳,是因为其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然凤阳地处平旷,根本无险可守,其中都曼衍,非天子居也。”

“你个小小的给事中,妄议国家大事,伱知道个什么?”朱元璋忍不住呵斥道。

朱元璋将大元朝赶出中原后,蒙古的势力并未被消灭,反而在北方的草原中野蛮生长,应天距离北方边境太过遥远,故而他一直想要迁都,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定了老家凤阳,当然也有些富贵还乡的意味。

“我怎么不知道!”杨帆可不惯着朱元璋,他直接说道:“自古以来,一国之都,要有天险可守,易守难攻,且其要交通要便利,否则不利于漕粮运输,也不利于通行各地,同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重新修建一座都城,代价太大了。”

“你说的前两点,凤阳都有,第三点,凤阳的经济基础虽然差了点,但有整个大明朝支持,还是很容易的。”听到杨帆的话,朱元璋终于重视了起来,他不是无中生有,故意来挑刺的。

“的确,陛下所言不错,但最为一国之都,还要有最重要的一点,发展潜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