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结束(1 / 2)

“是!”董宪答道。

哎,自己都不想要银子的,结果对面非得往自己兜里塞银子,拦都拦不住。

这有什么办法呢?

到时候真出了什么问题,就别怪自己甩锅了。

毕竟,自己又没有逼你们,反而是你们逼我的。

现如今自己的手上总共有几十万两白银,在杨昊看来,应该是够自己建设蜀地了。

毕竟五两白银,就足够满足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

而河南河西之地千里受灾,朝廷也不过就拨下二十万两赈灾。

遥想三天前,自己只有五千两白银,就只够发点工资。

这短短三天时间,这是挣到了多少个小目标。

果然,想要来钱快,还是得去,去偷,去骗。

小老百姓身上能有几个钱,能够把这些大人物唬住才是本事。

不过杨昊还是打算,将其中投入大部分白银投入蜀地建设之中,

一是这么多白银,放在哪里也是吃灰,倒不如让钱生钱。

二是有了钱,得有要命花才行。

贫富差距太大可不好,容易导致社会负能量剧增,破坏社会稳定。

自己在哪里吃喝玩乐,而治下的百姓却在吃野菜,这不是加剧统治矛盾吗?

最高明的办法便是百姓有饭吃,不造反,也能够持续不断地给自己生产剩余价值。

到时候,他们好,我也好。

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杨昊回到府上以后,就开始思考着蜀地的人才问题。

之前让宗卫探查京城人才,已整理成卷宗呈给了杨昊。

这并没有多少难度。

汴京作为京城,虹吸这个大周人才。

以至于此处大周人才严重饱和。

毕竟刚开始步入社会,很天真,以为凭借一腔热血便可以有所作为。

但来到京城后,他们便发现,无根基的自己,极难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因为,京城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

就连机会,都很难得到。

杨昊翻阅着卷宗,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前半生人生履历的确非常出色,可是一旦入京之后,便平平无奇。

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中。

人生起点不一样,那么人生成就自然有所不同。

这些人,去建设蜀地刚刚好。

他总不能去蜀地寻找人才吧。

毕竟,那样贫穷的地方,连吃饭都是问题,更不要说让人读书了。

找到的人才可想而知。

而这些人则不一样,在汴京城可能毫无作为,可一旦用到蜀地中,那么他们的才能便会即刻发挥。

对于杨昊来说,只有有着一群优秀的员工,他才能安心地享受醉生梦死的生活。

员工只有认真负责,老板不用担心。

此时的杨昊,正在遴选着卷宗。

因为这些人都是郁郁不得志之人,而在京城之中,又毫无可依靠之人。

即便杨昊将他们劫掠而去,也不会有任何人关心。

但毕竟都是人才,杨昊更应该以礼相待。

这其中佼佼者,自己更应该亲自去请。

因为有些人名气甚大,在自己未来之时,已有多人求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