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计划82(1 / 2)

可现在,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了。

罢了罢了,就这么耗着吧。

大秦不能在自己的手上复兴,那就让太子继承朕的遗志。

他就不相信,大秦还会在临川关上饮恨。

“两位爱卿,如今太子年少,还请两位勠力同心,操劳一些!”秦皇看向了他们,道。

他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在太子身上。

而他继位的一切阻力,都让他给扫清。

只等朕驾崩之后,他便可接替秦国政权。

如今大秦如日初升,太子年轻气盛,他还害怕太子冲动之下,无故损耗国力。

这也是他召集两位大臣的目的。

待朕驾崩,新皇继位,鼎力合作,将大秦带入新的辉煌。

“陛下请放心,太子殿下虚怀若谷,处理政事颇为独到,有人君之风范,臣为陛下贺,为大秦贺!”卫大人说道。

提到太子,秦皇的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如今之姿态,颇有为父之风。

大秦后继有人,迟早会恢复祖宗基业。

“陛下!”旁边的李大人站了起来,拱着手道:

“臣有一计,可使大秦东出!”

“何计?”秦皇的脸色少了几分疲惫,一脸肃穆地望着他道。

“主少国疑,蜀王与戚云暗中勾结,有自立不臣之心!”李大人铿锵有力地说道。

如今大周新皇最害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藩王自立。

虽然绝大部分藩王依然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可依然有少部分藩王,趁着朝廷战败,根基浅薄之时,开始逐步脱离朝廷。

尤其是这位蜀王,影卫对此情报甚细。

汉苗一体,苗女为妻,百年的民族矛盾消弭,甚至逐渐融入汉人中。

这需要极大的胸怀与魄力。

而哪位苗王!

如今已经被架空权力。

自己派影卫只是接触了他一番,苗王第二天内就重病缠身,不治身亡。

内政稳健,开荒千里,民富兵强。

哪有半分荒唐皇子的模样呢?

假以时日,蜀地只会更加富有。

蜀地虽离汴京城甚远,但他就不相信,周皇对此毫不了解。

了解是了解,只是并未轻举妄动。

之所以不动手,相比于北境,杨昊的威胁并不是那么大吧。

但若还有戚云呢?

他本就是先皇旧臣,从汴京城中传来的情报而言,皇帝对这位臣子态度并不明确。

因为自登基起,他曾亲拟诏旨,让他归顺。

毕竟戚云乃大周战神,耳熟能详,在大周军方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若振臂一呼,自己接替皇权将更为顺利。

但是!

戚云并未同意。

因为当时情况太过复杂,就连隐匿于汴京城中的各国密探都阐述不清。

而戚云曾领先皇旨意,把守边疆,朝堂之事了,概不过问。

可先皇的旨意,怎么能够拿来制约新皇呢?

也正是如此,周皇才对此有所芥蒂。

而他并未轻动戚云,就是临川关还需要他。

临川关有失,他的皇位根本就坐不稳。

若他此时发觉戚云与蜀王勾结。

甚至他们的实力已经能动摇到他的皇权。

那时周皇该如何自处呢?

有时候,铲除对手,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敌人不可正面战胜之时,我们就需要从内部进行瓦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