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街巷新政69(1 / 2)

“吕阁老所言,施政不可急,应先试行完善,而后推而广之。”

“张阁老觉得,韩司谏上奏有夸大其词之语,凡事有利必有弊,不能只看到利好而忽视弊端。拆除坊墙固然可以方便百姓,却也会加重朝廷治安巡逻的压力。”

“李阁老提出的折中之法,先在一厢之内试行,既有街巷制方便交易的长处,也有里坊制方便管理的长处,各取所长。”

赵祯手指轻敲桌面,开口道:“朕觉得,这街巷之制完全可以一试,问题已经出现,堵不如疏,早尝试,早改进,二位认为可行否?”

李谘是明确的新政支持者,吕夷简对新政保持中立,而张耆则是新政反对者。

但在赵祯做出同意试行的论调后,后两者的态度立刻发生转变。

吕夷简点头:“臣同意试行。”

张耆看了看吕夷简又看了看李谘,目前已经有两名阁老同意,且看皇帝的意思也是偏向于尝试,那么他自然没必要再坚持。

张耆拱手:“臣听从官家圣裁。”

赵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新政先在哪一厢试行?李阁老可有想法?”

先问李谘,是因为他的态度最鲜明,多少会有些准备。

李谘拱手一礼,开口说道:“臣建议,先在内城右二厢试行,此厢户数较少,就算拆除坊墙,也不会加重太多治安压力,且人少空地多,垒砌厢墙也方便堆放物料。”

张耆紧接着开口:“臣觉得,既然官家想尝试新政,那就应该放在商业繁华且朝廷力量雄厚处。”

“左一厢乃矾楼所在,商铺林立,且厢内分布着大量巡逻铺兵,不仅可以更好的观察新政效果,同时也能使新政始终处于朝廷控制范围内。”

吕夷简紧随其后的开口说道:“张阁老所言有缺,左一厢内的巡逻铺兵固然最多,但其中居住着的达官显贵,高门大户也是最多,之所以设置大量铺兵就是因为这些官宦之家难以管理。”

“若依张阁老所言,拆除左一厢的坊墙,管理起来将更加混乱,一旦新政出现问题,朝廷根本无法及时挽回。”

“官家选择一厢作为试点,乃是为验证街巷制是否真有成效,为何非要设在内城?外城同样可作试点。”

“因此,臣建议,将试行新政之地放到外城一厢,待新政成熟,再普及内城也不迟。”

赵祯点了点头,觉得三人所言都有道理,于是他总结着说道:“那便在外城择一厢作为试行新政之地。”

赵祯提笔正要写下批示,突然又想到一事:“与三位阁老一番讨论,朕突然发觉,韩司谏只考虑到街巷制的种种好处,但是并没有考虑到针对街巷,朝廷要如何布置巡逻治安。”

赵祯看向张耆道:“张阁老判刑部事,对拆除坊墙后如何维持治安有何看法?”

张耆思考了几息,开口说道:“官家,坊墙虽拆除,然厢坊之名仍在,臣建议,仍由各厢都指挥使负责厢内治安。”

“按韩司谏的布局,街道两侧为商铺,巷道两侧为宅院。而易生争端之地往往是在商铺前,因此可在两条街道交汇处,置一‘军巡铺所’,设所长一人,铺兵四人,负责巡逻街道,维持秩序。”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新政虽新,却不代表一切制度都要改新,一些旧制也是可以拿来继续使用的。”

“张阁老这个主意不错,先拆除坊墙,规划街巷,移置‘军巡铺所’,其他制度改新,在新政试行过程中慢慢进行便是。”

三人依次点头,表示同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