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终结舆情(1 / 2)

四月四日早,赵祯没有在温柔乡中流连忘返,而是一如往常的早起晨练。

现如今,赵祯晨练的内容在射箭、骑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门五禽戏。

这是太医院的翰林医官们经过多方考证、去芜存菁、总结整理出来的一套强身健体、固本培元的动作。

五禽戏每戏三动,共计十五个动作,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五种动物的灵韵。

可依次施展,也可单独施展,对动作姿势没有严格的要求,核心在于舒缓身心。

“杨帅,今日上午,朕要前往洪福院瞻仰生母遗容,你不必陪同,用过早膳后直接去步军司,协同步帅整顿兵马,等朕瞻仰结束后会直接过去。”

“臣遵旨。”

“狄青,你去跟讲武堂的第一批生员们说,从今天开始,到四月十四日结束,朕给你们放十天假,十天后,讲武堂正式开课。”

“回官家,十天结束后,我们在哪里集合?”

“去枢密院报道即可,朕会提前知会,让他们安排好集训场地。还有其他问题吗?”

“臣没问题了。”

……

洪福院祭奠生母,说的好听点叫瞻仰生母遗容,其实就是开棺验尸,因此陪同之人除了在京从三品以上的重臣、宗亲、外戚,还有太医院的全体医官。

流程、祭品、仪式,均由太常礼院安排,赵祯只需在赞礼官的提示下,一步一步的执行即可。

祭奠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尤其涉及到皇室,更是繁琐到无以复加,但这就是礼制。

礼制是人类从原始野蛮,迈向先进文明的一个重要工具,没有礼,人类便与野兽无异。

在最原始的社会,礼制不仅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更是一种法律规定,所谓‘出礼入刑’,凡是不受礼法约束的,就必然要受到刑法的处置,而古刑法一般都和肉刑甚至死刑挂钩。

后世将刑和礼分成两部,是因为大家发现,让所有人都严格遵守礼法很难,但让所有人都不触犯刑法比较容易。

因此,在礼和刑之间开辟出的这片不提倡也不禁止的区域,俗称‘不违法,但不道德’。

……

走完了一系列流程后,赵祯特命太医院判、宰相、八大王、以及李宸妃的胞弟李用和一并入内,确保在开棺的第一时间,四方势力的代表,能同时看到棺内实况。

至于赵祯,则是站在门口等消息。

这是太常礼院的安排,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李宸妃的遗容吓到皇帝,那可就出大问题了。

片刻后,四人依次出来,太医院判最后出门,赵祯问道:“情况如何?”

“回官家,臣方才第一时间看到了宸妃娘娘的遗容,可谓栩栩如生,臣认为,这是使用水银精心养护后的结果,宸妃娘娘的下葬,绝不是草草而为。”太医院判站在自身职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说法。

赵祯又问向李用和:“舅舅,你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回官家,臣见棺内姐姐的遗体上穿的乃是皇后服饰,可见,大行太后对姐姐的身后事极为重视,绝不是传言中的那样敷衍了事。”李用和一脸悲伤感动的说道。

赵祯再问宰相吕夷简。

“回官家,臣看到的与院判和国舅看到的一致,臣以为,既然大行太后以皇后之礼为宸妃娘娘下葬,官家可全大行太后之意,正式追封宸妃娘娘为先帝皇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