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论贤能(1 / 2)

“朕觉得,‘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很对,如今太后薨逝,朝野上下都在等待朕的动作,朕也确实应该撤换一些臣子,吕相说说,该以何种标准,撤换大臣?”

赵祯期待着吕夷简可以给他一个绝佳的理由,按原本的历史推进,吕夷简会顺水推舟,迎合皇帝的意思,将太后提拔的大臣,悉数列入外放名单,如果他真这么做,赵祯就会顺手把他的名字也加入进去。

“臣以为,官家乃天下之主,臣子们从来不是太后的臣子,群臣都是为官家效忠,今年全国各路有不少州府出现灾荒,急需朝廷派人派粮,值此内忧之年,臣认为此时不宜整饬中枢。”

吕夷简先试探了一下,顾左右而言他,揣着明白装糊涂。

“吕相不必拿这些话搪塞朕,朕要的是什么,你心里清楚。还是说,你担心自己也是太后提拔之臣,怕朕把你也撤换了?”

“臣绝无此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对官家的忠心,天地可鉴……”

赵祯一听,抬手打断了他的第二次表忠心,看来自己不给出一点承诺,他是不会说干货了。

“好了,说正事,朕给你个承诺,只要你真心为朕谋划,朕无缘无故,绝不会撤换你,说些有用的。”

“谢官家,臣以为,不应以是否为太后之臣,还是官家之臣为考察标准,而应以能否做成事为考察标准。”

“若以前者为准,则朝廷上下,立刻就会出现两党,太后党和官家党,诚然,太后已崩,管不了身后事,但若官家将太后党全部逐出中枢,定会使得众人认为,官家轻贤能,而重亲疏,长此以往,官员不想着如何做成事,只想着如何站好队,此举只怕会让官家失去真正的肱骨之臣。”

吕夷简入宫前听说八大王被赵祯关在了府中禁闭,阎文应又突然被外放去了西京留守司。

从这两件事中,他推测,八大王应该是把赵祯的身世说出来了,但赵祯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因此他敏锐的察觉到,官家似乎并不想清算太后,所以此时,他立刻换了一种说法,迎合皇帝。

果然,吕夷简此话说完,见赵祯陷入沉思,不自觉的认可着点头,吕夷简察言观色,心中知道,自己再一次猜对了。

“吕相说的有道理,朕确实不愿主动挑起党派之分,那后者呢?”赵祯语气缓和,算是认同了吕夷简的话,让他继续说下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官家主国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臣认为,当以贤能为考察标准。”

赵祯不解的问道:“贤能?如何为贤,如何为不贤?以此为准是否过于宽泛,吕相细说。”

吕夷简继续道:“臣认为,评价一个臣子是否贤能,不应以家室、门第、才学、声名等等为考察内容,而应以事择人,谁能做成事,谁就有贤能,谁做不成事,谁就无贤能,有贤能便用,无贤能便黜,如此,天下才俊,凡能做成事者,皆入官家彀中,国朝岂有不兴盛之道理。”

赵祯眼中满是赞赏,心里默默的说道:“说的好啊,不愧是‘二十余年天下相’,已经有了实践论的雏形。”

自古以来,能做成大事者,有几个是白璧无瑕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