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124(1 / 2)

  于是段景琛便想了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搪塞了过去:

  【鱼称才不吃鱼:因为看文章里面的很多限制级内容,还以为松叶老师在亲密关系当中比较有经验】

  【SongYear: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SongYear:那个都是看别的小说和漫画,或者私下去查了一点资料参照着写的!!】

  段景琛怔了怔,虽然只是自己临时想到的借口,但他之前看文章的时候确实这么以为过。主要是每次松叶老师的解释都太详细了……

  【鱼称才不吃鱼:抱歉,是我误会了……】

  在松叶老师BOER主页的文章评论区底下吵架的趋势愈演愈烈。

  或许是因为利益双方其中一边正主本人都亲自下场开骂,导致当天晚上漫画《性空山》的原著创作者如溯老师也在微博上发表了长篇博文,以此来解释自己授权的选择依据。

  【@空空如溯:这件事情本身没什么好吵的,我在阅读比对了两边平台向我递交的文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松叶老师。

  如果大家非要吵着闹着让我给出一个原因,那就不妨听我多说几句话。

  从我的角度看,如今在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爱”已经呈现出了消费化的倾向,成为人们追求快乐休闲的一种活动。

  可当商业逻辑一旦支配了文化市场,将人的本能当做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使得“爱”过度泛滥,形成严重的文化物化现象。

  爱本应当是一个心灵层次的活动,但因为商业运用,导致它可以被操作、被模糊、被进行各种包装——

  例如相对明显的:“爱一个人就是把TA宠得什么事情都不要做”、“爱一个人对方就是我的命”、“爱一个人就是TA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着我转”……

  或者举一些当今网络小说里比较隐晦的例子:A因为小时候的某个契机被B救赎,长大后以自己暗恋已久为由,A一遇到B就对他展开了疯狂地追求。

  那么,我想请问,在A时隔多年根本没有了解过B现在的性格、爱好、未来规划、个人思想等等的情况下,A暗恋B到底是在暗恋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A暗恋的是自己对B投射的主观幻想。

  爱似乎变成了一个理由、一个原因,而不是一场心灵的认知与碰撞。

  那这种爱到底对B公平吗?合乎实际吗?

  相信在由小说情节堆砌而成的糖衣炮弹之下,早就没有人去在意真正的爱应该是什么形态。

  更别提被资本批量制造出来的为甜而甜、为虐而虐、为爽而爽的诸多文本……

  我当然知道读者们的生活需要调剂,情绪需要宣泄,幻想需要被满足,这些是人之常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如果让我来做选择,哪怕要承担亏本的风险,我都会选择把《性空山》的同人文出版授权,给到真正有笔力去写出“两个具有不同思想意志的人该如何相爱”的松叶老师。

  以上,就是我的解释。】

  段景琛一字一句地看完了如溯老师的长微博。

返回